嘤嘤哭——情绪正由外露转为内隐

6.嘤嘤哭 ——情绪正由外露转为内隐

妈妈育儿事

“嘤嘤,嘤嘤”,一天早上,我正在厨房做饭,只听见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传来一阵抽抽搭搭的嘤嘤哭泣声,我正感到疑惑不解时,门“啪”的一声被推开了。

“一路哭哭啼啼到学校门口,还去上什么学,要哭就让他哭够再去上学。”爸爸愤怒地说道。

早上小龙因为久久不愿起床被爸爸凶了几句,情绪不好,还任由情绪一路蔓延,到了学校门口也没恢复,结果爸爸又把他带了回来。

我伸出脖子看了他们一眼,小龙放下书包,走进了卧室。卧室里随即传来“嘤嘤”的哭泣声。听到他“嘤嘤”的抽泣声,我暗自想:这孩子今天又不知道要哭到什么时候了?

我这样想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一定依据的。4岁半后,小龙不经常哭了,但哭的方式也变了,以前总是哇哇大哭,可现在却喜欢嘤嘤哭,而且哭起来就没完没了。

有一次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天晚上,不知道小龙因为什么事生气了,结果自己一个人躲在窗户边“嘤嘤”哭了起来。

见他在哭,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能告诉妈妈吗?”然而他就像没听见我说话一样,不理会我。

我又说:“你告诉妈妈,妈妈才能给你提供帮助啊。”他依然不理我。

“那妈妈抱抱吧!”他依然不理会。

于是,我走过去抱他。跟以往不一样的是,他扭动着身体,根本不让我抱。我终于按捺不住发起脾气说:“那就随便你了,你想哭就哭吧,哭够了再来找妈妈。”

说完,我就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了。也不知道他哭了多长时间,大概是哭累了,最后自己爬上床睡着了。

看着他熟睡的脸庞,我不由得感慨:“这或许就是成长吧!小时候哭容易,笑也容易,现在不经常哭了,可是,哭起来就不容易哄了。”

这么想着,锅里的菜发出了糊味,我赶紧整理思绪,关掉火。然后把菜端上桌子吆喝道:“吃饭啦,吃饭啦!”

让我备感诧异的是,小龙竟然喜笑颜开地从卧室走了出来。我一下愣住了,随即明白,他自己整理好了情绪,于是我像朋友那样伸出手来跟他握手,并说:“来,来,来,握个手,恭喜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了。”

小龙有些不好意思地伸出手来跟我握了握手。我随即把他抱进怀里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整理自己情绪的吗?”

我刚问出这个问题,他就跑进卧室里拿出一张小画来,指着画上面的两个小人说:“妈妈,这个小孩没有打伞,他难过得哭了,你看这是它掉下的眼泪。另一个小孩打伞了,他很开心。我画完画后,心情就好了!”

看着画面上那个哭泣的小人儿,我笑着对他说:“画画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小朋友都可以通过画画来释放情绪的。”

从那以后,小龙就学会了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他准备上小学时,我们为了方便他上学,就搬了家。

那几天布置家,贴壁纸,安装书柜、衣柜、电脑桌,没有时间陪小龙。来到新的环境,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既没有父母陪,又没有小伙伴一起玩,他可能备感孤独,一再申诉我们都不陪他玩!我却告诉他,爸爸妈妈这几天忙,你自己玩会!

因为家里比较乱,有钉子等危险物品,而他总是光着脚满屋子跑,我一再嘱咐他穿鞋,语气中带着着急,他备感难过,总在我忙得晕头转向时,要我抱,并故意捣乱,于是我忍不住批评了他!

那天上午,挨了批评的小龙画了一幅画递给我,并指着画说:“妈妈,我这两天都不高兴,你看我是这样的!”

画中那个瘪着嘴的小人儿,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内心。我给了他一个拥抱,并陪他玩了会骑大马!大约五分钟后,他就开心了,并一起帮我们搬运书。

在我整理书时,他又画了一幅画,画中的小孩开心地露出了笑容。望着孩子的这两幅画,我深深地认识到,越是无理取闹的孩子,越需要获得爱。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把陪伴等同于爱。所以,他要通过陪伴来确定“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爱他”,哪怕陪伴只有五分钟。

妈妈烦恼一扫光

一说到孩子哭,父母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孩子号啕大哭,情绪完全表露于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可以说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特别容易引导,用好吃的、好玩的转移他的注意力,即使他脸上还挂着眼泪,也能开怀大笑。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他自我控制力的发展,他不再动不动就哭,而且哭的方式也改变了,从哇哇大哭开始转为嘤嘤的抽泣。

这一转变代表着孩子在管理情绪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情绪正由外露转向内隐,稳定性逐渐提高了,冲动性也逐渐减少了。

这充分说明他们以后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了,不像过去那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而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露,表现为在不愉快的时候能够不哭,哭的时候还能控制自己的音量。

这是孩子的进步,但父母别高兴得太早。因为孩子哭的次数少了,但哭一次的时间却长了,很可能出现小龙那种情况,独自生闷气,无论你怎么哄他,他都对你不理不睬,而父母很可能像我一样被惹得怒火攻心。

因为无论做什么,他都没有回应,你除了任由他哭之外,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这确实让人恼火不已。

不过,恼火归恼火,父母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孩子出现嘤嘤哭的行为时,父母引导孩子正确发泄情绪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影响他以后是选择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还是默默地把情绪埋在心里,直到有一天忍无可忍时,才猛然爆发。

所以,当孩子哭过之后,父母依然要跟孩子进行一番沟通,一起探讨如何正确面对此时的情绪,让他明白生闷气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突破口,孩子也不例外。我很庆幸自己当时了解了孩子情绪发展的规律,一直坚持陪他画画,让他学会通过画画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总之,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并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亲子互动

“宝贝,你脑海中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画给我看吗?”

“好啊,妈妈,你等一下啊!”小龙回答完,就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说:“妈妈,这是我高兴的时候,这是我生气的时候,这是哭的时候,这是你不理我的时候……”

看着孩子画的那些表情图,我才发现孩子对情绪已经有这么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