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会死吗?”——正在探寻“死亡”的意义

4.“妈妈,你会死吗?” ——正在探寻“死亡”的意义

妈妈育儿事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小龙突然跑过来问道:“妈妈,你会死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虽然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仍然愣了片刻。

在我呆愣的这片刻时间里,奶奶立即回答:“妈妈不会死的。”

我知道奶奶非常忌讳“死”这个字眼,也非常害怕孩子问这个问题。

在她看来,孩子问这个问题可能会是某种预兆。奶奶的话音刚落,我看了小龙一眼,反问道:“你觉得呢?”

“我觉得人会死!”说这话时,他突然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我正想说什么,他突然又兴奋了起来,自顾自地说:“不过,人死了,就打120了,护士给你打一针,你又活过来了。”

听到他这样自圆其说的解释,我忍不住笑了。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所有的死其实就是假死,他总会安排一种美好的结局。那次交流就这样不了了之,但小龙对关于“死”的探索却从未停止。

又过了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在看战争片。每当看到一些人打仗时,小龙总会问:“妈妈,那些日本人都被枪打死了吗?”

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又反问道:“你想他们被打死吗?”

“不想!”

“哦!他们有些确实死了,有些被遣返回日本了。”我耐心解释道。

“妈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跟日本人打仗啊?”

面对如此深奥的问题,我想了想问道:“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来我们家,要把我们家所有东西都拿走,还要占领我们的房子。你允许吗?”

“不允许,那样,我肯定会跟他打架。”

“是啊!我们中国人也是这样啊!”

大半年过去了,我以为这个问题就告一段落。不曾想,家里养的一只小乌龟意外死了。那天,爸爸见小乌龟不动了便说:“小龙,你的小乌龟死了!”

小龙一听,立即朝小乌龟跑了过去,看到小乌龟一动不动的。“小乌龟,你不要死好不好?你知道吗?我是小医生,我可以帮你看病的。”说完,小龙就跑去卧室拿自己的小医生玩具。

听到小龙那略带悲伤的哭腔,我的眼泪突然就来了。我转过身去擦了擦眼泪,小龙拿来了小医生玩具,一边用听诊仪给小乌龟听诊,还在小乌龟的背上贴了创可贴,甚至还用上了钳子。

他一边给小乌龟看病,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小乌龟,你一定要好起来!小乌龟,你一定要好起来。”

在小龙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声中,奇迹出现了,小乌龟好像听到了小龙的呼唤声,竟然动了起来。

“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啊,小乌龟活过来了,小乌龟活过来了。”

我跑过去一看,小乌龟果然划动了四肢,还伸出了头来。

就在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这种喜悦中时,没想到,小乌龟只是回光返照。第二天早上起来,小乌龟真正死了。那天早上,不管小龙说什么,也不管小龙做什么,它再也没有动起来。

那天早上,我本来想把小乌龟扔出去,但转念一想,应该跟它来一场告别。于是,我特意用袋子将它装了起来。那天下午,在小龙放学后,我拎着这个袋子,小龙拿着铲子,我们一起来到了一棵树下。

我们翻开泥土,小心翼翼地将小乌龟放了进去。在泥土一点一点地淹埋小乌龟的身体时,小龙问道:“妈妈,我以后还会见到小乌龟吗?”

“不能见到了!”

“为什么?”

“因为它的身体会与泥土融为一体!”

“妈妈,那我以后每天都要来看看它。”小龙说到做到,从那以后,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去看看小乌龟。再后来,他好像接受了小乌龟死去的事实,慢慢忘记了这只小乌龟,而更加用心照顾另一只活下来的小乌龟。

妈妈烦恼一扫光

“生死”问题是一个特别深奥的哲学问题,这也是一个让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忌讳的沉重话题。所以,当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像小龙奶奶那样搪塞过去,甚至不允许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其实,随着孩子开始探索“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以后,紧接着就会探索“我终将去哪里”这样的深奥问题。在探索这个问题时,他们又是那么充满童真,单纯地认为“人死了,但只要护士打一针就又活过来了”。

当孩子探索“生死”问题时,虽然他们接纳“死亡”有一个过程,但他们终能接受这个事实。所以,面对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时,父母如何回答孩子就需要细细思量,既不能给孩子过早地输入“死”的概念,又不能扼杀孩子这种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那么如何回答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这样的问题,我将我的经验总结如下:

(1)不急着回答,把球踢回给孩子

当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妈妈不要生气,也不要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而是以一种平静的心反问孩子“你觉得呢”。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我们都不要急着去纠正,像小龙那样,保留他的那份童真,让他感觉生活如此美好。

(2)抓住时机,让孩子明白“死”的意义

如果我家没有那只小乌龟的离去,也许我至今也不会正面跟小龙谈论“死”的话题。在救小乌龟的过程中,小龙好像也意识到小乌龟并不是简单打个针就能活过来,而是终将死去。在小乌龟死去以后,我又特意带着小龙去埋小乌龟,算是与小乌龟进行一场告别,也让小龙明白它死了,以后就看不见它了,它的身体将与泥土融为一体。大概因为我的顺势引导,小龙很快就过了那段有点悲伤的时光,并且懂得更加用心照顾活下来的这只小乌龟。

(3)借助绘本讲解生死话题

《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绘本自然从容地讲了爷爷死去的故事,让孩子在自然快乐中接受。所以,当我们无法给孩子解释这种伤痛欲绝而又阴森恐怖的死亡话题时,不妨借助绘本来讲解,让孩子自己慢慢去理解。

亲子互动:死后去天堂

“小姨,你知道你死后要去哪里吗?”八年前的一天,先生的外甥女那时正像小龙这么大,她突然这么问道。面对她冷不丁的一句问话,那时的我一下子僵在了那里,一时语塞。

“小姨,你死后一定会上天堂的,因为你是好人。”听到她这句话,我哭笑不得地问道:“那天堂是什么样的啊?”

“天堂就是有很多好吃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那里的人都很好!”听着她稚嫩的话语,我再次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