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哭着求抱抱——渴望获得安慰
妈妈育儿事
我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男孩会走仍要抱抱——通过抱抱来确定父母的爱》后,看了我的文章的妈妈就在后台发来各种消息:
一位妈妈留言说:“孩子动不动就哭着喊‘妈妈抱抱,妈妈抱抱’,如果我不抱他,他就没完没了地哭。听到他哭,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一位妈妈说:“儿子8岁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抱一下,这正常吗?”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在睡觉前,必须得让我抱着睡,我要是没有时间抱他的话,他就哭着不睡觉!”
还有一位妈妈说:“我儿子要是摔倒了,他就会哭着让我抱抱,其他人抱都不行。”
……
妈妈烦恼一扫光
面对大家关于孩子要“抱抱”的疑惑,我觉得很有必要再用一篇文章来阐述一下“抱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的布猴试验:
亨利·哈罗用铁丝做了一个能够喂奶的铁丝母猴,又用木头与布做了一个什么都不能做的绒布母猴,然后把一群婴猴放在这两只母猴周围。没过几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时才找“铁丝母猴”,其他时间都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如果遇到危险,即使正在吃奶的婴猴也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人除了有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接触安慰等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需要被他人拥抱。
对于孩子来说,他总是张着手臂向妈妈求抱抱完全是天性使然。一天没见到妈妈,猛然看见妈妈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张开手臂扑向妈妈,寻求妈妈的抱抱。即使孩子很小,还不会张开手臂,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也会把身体侧向妈妈,示意妈妈抱抱,向妈妈寻求爱,也向妈妈表达爱;在晚上睡觉时,孩子也会说“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摔倒了,或者遇到了什么危险,他第一反应仍然是哭着找妈妈抱抱……
然而,太多妈妈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要抱抱,不抱就哭,面对孩子动不动就哭着求抱抱,有的妈妈怒气冲冲地朝孩子吼:“一天到晚就知道抱抱,抱抱,还没完没了了,你能不能消停一下。”
孩子求抱抱其实是想确定爱,确定安全感,从而形成安全型依恋。孩子的依恋可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在妈妈离开时,孩子哭着求妈妈抱抱,当妈妈回来时,即使他脸上挂着眼泪,依然伸出手要妈妈抱抱,这是安全型依恋。
如果妈妈离开或不离开对孩子影响不大,那么这类孩子就属于回避型依恋。还有一类孩子在妈妈离开时哇哇大哭,但妈妈回来时又表现出矛盾心理——既想与妈妈接触,又拒绝妈妈的亲近,这类孩子属于矛盾型依恋类型。
哭着求抱抱的孩子正是安全型依恋,妈妈应该感到高兴。总之,妈妈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拥有神奇的力量。所以,当孩子摔疼了哇哇大哭求抱抱时,妈妈最好给他一个温柔的抱抱,他获得安慰后,就获得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很多妈妈都知道,孩子自从会走路以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外部世界,但外部世界对孩子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危险。当他遇到危险时,他会本能地退回妈妈的怀抱。在妈妈的怀抱里获得安全感后,他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不仅如此,父母的抱抱还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那天,那个妈妈问:“儿子8岁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抱一下,这正常吗?”我回答:“你跟你爱人都那么大了,还不是要抱抱吗?那这正常吗?”
我虽然给出了一个反问句,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抱抱是一个人的天性,它从未消失,只不过在小时候与长大后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小时候,我们毫无顾虑地向父母寻求抱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意识到男女有别,再当众抱抱就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这种抱抱看似消失了。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把这种抱抱转向了亲密关系。当你谈恋爱或者结婚,你跟爱人拥抱会觉得那么理所当然。可见,成年后的拥抱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抱抱。
大家还记得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安迪吗?安迪是一个孤儿,小时候基本上没有获得父母的拥抱,她因为缺少拥抱而使皮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时间长了,心灵也变得孤独,长大后不愿与别人过分亲密,即使面对爱人的拥抱也强烈排斥。
与安迪完全相反的是另一种表现: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拥抱与爱抚。有些女孩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对一个自己见面不多的男人,却特别渴望对方的拥抱与爱抚。因为内心的这种需求,这类女人在感情的道路上一直磕磕绊绊,难遇良人。
这两种情况称为“皮肤饥渴症”,大多因小时候太少获得父母的拥抱与爱抚所致。所以,孩子哭着求抱抱,正是向父母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他渴望妈妈的怀抱,渴望妈妈的安抚。针对孩子哭着求抱抱的行为,他离“皮肤饥渴症”也许只差父母抱或者不抱。
所以,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孩子抱抱的要求,给他足够的拥抱与爱抚,而且对孩子来说,抱抱永远不嫌多。
大家还记得《抱抱》这本绘本吗?一只小猴子走在森林里,当它看到别的小宝宝都有妈妈抱抱时,它难过得大哭。当它的呼唤声把妈妈叫来时,它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与妈妈拥抱在了一起,最后的画面是所有人都拥抱在了一起。
这本书全书就只有“抱抱”与“妈妈”,但它却表达出了孩子渴望拥抱的心声,更表达出一幅和谐充满爱的拥抱画面。所以,当孩子求抱抱时,妈妈要尽量满足他,多给予他抱抱。即使一时顾不上,也要告诉他,等一会儿,妈妈洗洗手就抱你。你的拥抱正在成就孩子未来的幸福。
亲子互动:读绘本《抱抱》
在小龙两岁多时,我第一次抱着他读绘本《抱抱》,读着读着,他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小猩猩好可怜哦,他没有妈妈抱抱。”
“咱们还没读完,先别哭,也许它的妈妈就出现了呢!”我继续往后读着。
读到小猩猩见到妈妈时,小龙开心极了。读完那本绘本后,我们经常一起演练,他从客厅的一头朝我跑来,一边跑一边喊:“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也跑向他,一边跑,一边说:“宝宝,妈妈在这里。宝宝,妈妈在这里。”
那时候,我们常玩抱抱的游戏,温馨而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