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前两天不哭,后来一直哭——新鲜感过后的分离焦虑

4.上幼儿园前两天不哭,后来一直哭 ——新鲜感过后的分离焦虑

妈妈育儿事

“龙老师,您好!我需要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我儿子上幼儿园头两天不哭很开心,从昨天早上开始有情绪,但是放学又很开心,到晚上吃饭时又突然哭起来说不上幼儿园。我朋友就说适应两周到一个月就好,都这样。我还跟我儿子说,放学带他去吃好吃的,爸爸还给他买玩具车,朋友说不能这样,这是贿赂,不利于他适应。我觉得也是,我错将贿赂当鼓励了。我打算明天继续送他上幼儿园,送完立马走,不管他如何哭。我这样是否正确?在家里各种引导都还是哭。头两天很开心是因为之前读了很多绘本,都是说幼儿园好玩的,不知道为啥上两天就开始闹了。但是老师说一进幼儿园就不会闹情绪了,玩游戏、吃饭、睡觉都很好。我感觉是我不适应,我太紧张了,被孩子察觉到,然后开始闹。”

妈妈烦恼一扫光

看到这位妈妈发来的这段文字,小龙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一点一点地浮现在我眼前。小龙上幼儿园时也是这样,前三天都没有哭,第四天却哭得撕心裂肺。虽然第四天哭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让他带玩具,引发了他的情绪,但在后来,他也会时不时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示不愿去幼儿园。

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幼儿园时,他还有一大堆理由:幼儿园不好玩,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等。其实,我知道他之所以不想去幼儿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两天不哭,不是因为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也不是因为喜欢上幼儿园,而是他对幼儿园感到好奇。一般来说,刚上幼儿园的前两天,老师一般会特别关注新生,会迁就他,也会给予他一些特殊的帮助,帮助他学习排队,甚至喂他吃饭。

可是,两天过去后,老师需要照看更多的孩子,对你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减少一些关注。而孩子此时对幼儿园的新鲜感也过去了。这时,他就会发现幼儿园并没有家里那么自由自在,老师也不像妈妈那样完全以他为中心。

在焦虑感、不安感的驱使下,他特别渴望妈妈的怀抱,特别想念家的感觉,进而哭闹着拒绝上幼儿园。

可见,孩子上了几天幼儿园后哭闹着不愿再去幼儿园,其实是一种特别正常的表现。在这个特殊时刻,父母的态度与引导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像那位妈妈说的那样,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去上幼儿园,只要孩子去上幼儿园,就答应他的各种条件。这种方式看似有效,其实是一种哄骗方式,治标不治本,还不利于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如果某天物质奖励一旦中止,那么孩子就全然没了上幼儿园的兴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更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

那么在这个关键时刻,父母用什么办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我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离开你的第一步鼓掌

孩子上幼儿园,往往难舍难分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大家都知道,情绪具有传染性,当孩子去上幼儿园时,妈妈在焦虑心理的驱使下,泪眼婆娑,表现得难舍难分。那么天性敏感的孩子立即就能感受到妈妈的难过与不舍,还没完全了解上幼儿园这件事的他就表现得特别胆怯,丧失迈进幼儿园的勇气,进而想退回到妈妈的怀抱里。

所以,在这个时刻,妈妈的态度特别重要。妈妈要学会为孩子勇敢迈出独立的第一步鼓掌,为孩子感到高兴。具体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时,最好转身离去,然后私下里向老师询问情况。妈妈这个时刻的果决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向独立,也让孩子肯定自己要走向独立的认知。

(2)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

当孩子哭着说不去上幼儿园时,妈妈可以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说:“妈妈知道你上幼儿园还有些紧张,而且有些想念妈妈,所以忍不住想哭。想哭就哭一会儿吧,把紧张、难过都通通哭出来。”说完后,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笑着说:“紧张、难过都通过眼泪哭出来,现在就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吧,妈妈相信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

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而不是压抑孩子的情绪。情绪总需要得到发泄,父母不允许孩子哭,孩子就会在幼儿园里哭闹。

(3)多表扬他在幼儿园的优秀表现

放学后,父母接到孩子后,不要总问他在幼儿园过得开不开心,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吃饭等问题,而是要用正面管教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交流说:“我看你今天在幼儿园里都自己吃饭了,你真是长大了!”或者说:“你在幼儿园里都懂得跟大家排队了,你正在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父母通过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有信心面对幼儿园的生活,真正激发孩子喜欢幼儿园的内驱力。

(4)帮助孩子结交朋友

对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老师与学习都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真正让孩子感兴趣的是小伙伴。

为了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妈妈在放学后,可以约同学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附近的小区玩,让孩子彼此建立起一种情谊。当孩子有过私下交流

的时刻,在幼儿园里就不会感到孤单,会觉得自己有伴。有些小朋友还会一起约定,明天一起上幼儿园。

小龙刚上幼儿园时,我经常带他找同学一起玩,在回家时,大家在互相说再见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说“明天幼儿园再见”。没想到,有一次,这句话对一个小朋友产生了神奇的效果。那个小朋友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哭一场。但是,那天早上却破天荒地早早起床,自己背上书包说:“我跟小龙约定好了,我们今天要一起去上学。”然后,开开心心来幼儿园,并且很开心地进教室,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当他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非常惊讶于孩子之间竟如此遵守彼此之间的约定。后来,我们很多家长都会在恰当的时候,通过好朋友约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去上幼儿园。

(5)斩断孩子的退路

有过经验的妈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全职妈妈带的孩子比上班的妈妈带的孩子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孩子知道妈妈就在家里,自己不去幼儿园,在家里也有人照顾。如果家里没人照看的话,他就更愿意去幼儿园享受老师的照看。

记得小龙有一天早上也不愿去上学,我背上包,给他买完早点以后就假装说:“妈妈今天要去出版社谈事,如果你不去幼儿园的话,你就自己在家里玩,妈妈没办法陪你。所以,你是要自己在家里玩,还是去幼儿园,你自己选择。”(我料定他不敢一个人在家)听我这么一说,他想了想后说:“我还是去幼儿园吧!”

“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在孩子走向独立时,妈妈不妨给孩子一处没有退路的“悬崖”。当孩子感觉到没有退路时,他就懂得自己只能勇敢前进。

(6)以退一步而进十步

在小龙上了两个月幼儿园的一天,那天的他有一点感冒,他提出不想去幼儿园。我决定用这一天让他体验一下不去上幼儿园的遗憾。

于是,我很爽快地回答说:“不想去就不去吧!不过,咱们得先做一个约定:一不能看动画片,必须等到晚上才能看;二你必须自己玩,不能来打扰妈妈,妈妈要工作。”他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天他确实自己玩各种玩具,几乎没来打扰我。下午,他们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玩各种好玩的游戏,每一个孩子都高兴得哈哈大笑。当老师把视频发在微信群里时,我故作惊讶地说:“快来看,快来看,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呢,怎么玩得这么高兴?”

听我这么一说,小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说:“什么好玩的游戏,快给我看看。”然后一把夺过手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在他看视频时,我故意说:“哎呀,今天有个小朋友可真遗憾,大家都玩得那么高兴,唯独他没有玩成。唉,要是去上幼儿园,不就都能玩了吗?那么好玩的游戏,我都想玩了。”

听我这么一刺激,小龙急得说:“我要去幼儿园,我现在就要去幼儿园,我以后天天去幼儿园。”

我就是以这种“退一步而进十步”的方式让小龙彻底告别不想去幼儿园的情况。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不是用物质奖励去哄骗孩子,这招万万不能用。

亲子互动:假装上幼儿园

在小龙还没上幼儿园时,我就给他买了一个小书包,经常背着小书包出去玩。有一天,他背着小书包向厨房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头说:“妈妈,我去上幼儿园了!”

“好,宝贝!”我微笑着说再见。

“妈妈,我回来了!”不一会儿,他又从厨房走了出来。

“哎哟,幼儿园小朋友回来了,今天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跟妈妈分享呢?”我假装问道。

“今天班上又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她想她妈妈了,她好难过!”小龙上过早教班,他看到过小朋友哭,那时的见闻便派上了用场。

“那后来怎么样了呢?”

“老师哄她了呀!”小龙一本正经地说道。

孩子天生喜欢玩假装的游戏,妈妈可以陪孩子玩假装上幼儿园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正确认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