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让男孩做,他越不做——叛逆让他成为他自己
妈妈育儿事
五月回成都时,我闻到了嫂子跟侄子之间的火药味。每天早上吃饭时,嫂子让侄子先刷牙、洗脸,再吃饭,可侄子一声不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晚上睡觉前,嫂子让侄子洗澡,侄子嘴上答应着,结果却蜷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嫂子让侄子早些睡觉,注意保护眼睛,结果侄子的房间一直到晚上12点还有灯光,当嫂子推门时,里面的灯光瞬间媳灭……
嫂子为此火冒三丈,虽然一遍又一遍地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事实上,依然怒火丛生,两人之间时不时地产生火药味道。
看到侄子的表现,我一开始也很纳闷,吃饭前洗脸刷牙,睡觉前洗澡,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6岁的小龙就能做到,怎么到了他这里,执行起来就这么困难?
有一天,侄子坐在沙发上摆弄着遥控器,听一些很有个性的歌曲,我坐在他旁边问道:“你听的这些歌好有个性,你怎么理解个性的啊?”
“个性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听到他这句话,我突然明白即将13岁的他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跟妈妈对抗,但他又分不清什么事应该听父母的,什么事应该听自己的。所以,就导致他莽莽撞撞的,无厘头地跟妈妈对抗。
“对啊!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啊!你不想按你妈说的做,对吧?所以,故意跟她对抗!”
“也不是,她越让我做,我越不想做;她越不让我做,我越想做。”
听到他这句话,我忍不住笑了。这还不是对抗?那怎样才算是对抗呢?我于是说道:“当一个人开始对抗父母时,这是好事,那就说明他正在努力长大,希望像大人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没有问题,不过,你需要分清父母说的是不是对的?比如吃饭前洗脸刷牙毋庸置疑,这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而不是听谁的。你是想听你自己的,还是不情不愿地听你妈妈唠叨啊?”
“听我自己的!”
“好,那我们做一个思维导图,你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玩游戏,什么时候做作业,你都一一列出来,然后拿去给你妈看,跟她一起商量,商量好后就严格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执行。这样,你就能自己把控你自己的时间了。”在我的辅助下,侄子开始做思维导图。那一天,他果然按照自己约定的时间执行作息。
妈妈烦恼一扫光
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3岁左右,随着孩子嘴里出现的“不”,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又称“宝宝叛逆期”,意味着他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主见,正在努力走向独立;7岁左右时,孩子则迎来了人生第二个叛逆期,又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时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毫无疑问,每一次叛逆其实都是孩子在努力挣脱父母的束缚,渴望按照自身想法行事,一旦受到父母的管教,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就会采取叛逆、反对的言语或行为,甚至冲父母发脾气。
所以,就出现“父母越让孩子做什么,他越不做;父母越不让孩子做什么,他越要做”的情形。这就是孩子叛逆时期的反抗行为。
我侄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妈妈唠叨得过多,他明明知道妈妈说的是对的,依然默默地进行反抗。所以,孩子的叛逆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大体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管得过多
有些家长什么都管,什么都想让孩子听自己的,唠叨个没完没了,这让孩子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2)家长对孩子管得过严
有些家长属于权威型家长,凡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导致孩子没有丝毫发挥自己想法的个人空间。这种情况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得越低,就弹得越高。所以,这类孩子的叛逆心最强。
(3)家长听之任之,一旦管教,孩子就会出现叛逆行为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从小对孩子听之任之,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火急火燎地管教,结果孩子不适应,不服家长的管教,出现叛逆行为。所以,对于孩子的叛逆,父母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呢?
(1)尽量尊重男孩的意愿,学会“抓大放小”
男孩天生需要尊重,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父母都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男孩得到尊重,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就大大降低了他的叛逆心理。
(2)少唠叨,多商量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要一味地唠叨,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跟男孩商讨,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至于男孩是否采纳,则尊重男孩的意愿。
(3)鼓励孩子多尝试,用结果说话
让人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鼓励孩子多尝试,当孩子成功了,父母给予肯定与赞赏;当孩子尝试失败了,父母抓住时机给予指导,跟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正确的想法与做法又是什么,从而在孩子心目中建立信服感。也许孩子下一次遇到大事时,就会主动征求父母的意见。
亲子互动:《不玩够,不能上床睡觉》
在小龙处于人生第一反抗期时,我带着他读绘本《不玩够,不能上床睡觉》。读完后,我跟他说:“从今天开始,晚睡也是咱们家的家规。不玩够,不能上床睡觉。”
“妈妈,为什么?我又不是猫头鹰!我不要那么晚睡觉,我要早早睡觉。”
果然,后来一喊他睡觉,他大多数时候都会特别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