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踢疼妈妈大哭——孩子需要安慰而不是指责
妈妈育儿事
一天晚上,我在陪小龙玩不倒翁时,他突然一下扬起他的飞毛腿,一脚踢在了我的右眼上,疼得我眉头紧锁,“啊”的一声叫出口,不由自主地伸手捂住了右眼。
“哇,哇,哇!”就在我疼得眼睛都睁不开时,小龙却哇哇大哭了起来。听到他的哭声,我感到十分不解,不由得埋怨道:“你把妈妈的眼睛踢成这样了,我没哭,你还先哭了!妈妈又没批评你,你哭什么啊?还不快来给妈妈吹吹。”
我刚说完,小龙哭得更加伤心了。当时疼痛不已,我实在没心情去妈”,一边跟随奶奶去看动画片。
待疼痛感慢慢过去后,我拿起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用文字如实地记录下了这件事。不一会儿,朋友们纷纷发表评论,有朋友说:“他估计是害怕哦!”有朋友说:“他是害怕加心疼而不知所措!”也有朋友问:“是不是平时你对他太严厉了,不够温柔,让他害怕你,他不知道怎么办,是任你打骂还是跑得远远的,所以委屈得哭了呢!”还有朋友说:“我也这样,因为害怕被批评。”……
看着大家的评论,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开始回想当时的情景。经过一番分析,我开始意识到:“他最开始的哭可能是被我过激的反应吓到了”,后来哭得更伤心,就是我的话语中带着些许责备所致。
待心情完全平复后,小龙又来到了我身边。我抱过他问道:“你刚才怎么哭了?是被妈妈的反应吓到了,还是害怕妈妈批评你啊?”
“妈妈,我被吓到了!但你后来也批评我了。”
听了他的话,我突然明白了原因所在,我亲了亲他说道:“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踢到妈妈的眼睛的,不过,当你踢到妈妈时,你应该立即来关心妈妈,问妈妈严重吗,可以帮妈妈吹吹,或者揉揉。如果妈妈伤得很严重,还要立即给爸爸打电话,送妈妈去医院,知道了吗?”
“妈妈,对不起!”小龙说完,就伸过小手来帮我揉,感受到他的歉意,我突然心生愧疚。
妈妈烦恼一扫光
在眼睛被踢到时,忍受疼痛的我忘记了自己身体会出现的一系列反应,而这一系列反应又恰好落入孩子眼中,他被妈妈这一系列反应吓哭了。这哭声包含了无辜、恐惧与懊恼等情绪。
因为疼痛,没能及时理解他哭的原因,恼怒的我不由自主地批评了他。他觉得更加委屈伤心。
其实,当他踢到我,当他看到我一系列身体反应时,他已经产生了害怕与自责心理。这种害怕不是害怕受惩罚,而是害怕把妈妈踢伤了。
我当时没有给他安慰,在疼痛导致的愤怒情绪的驱使下,我批评了他。所以,他哭得更加厉害了,这哭声中又掺杂了委屈、难过。
3~6岁的孩子不仅发展出了丰富的生理性情绪体验,还能够在不同事情中体验到自尊、羞愧、自责以及懊恼等社会情感。小龙这一系列情绪变化就是很好的例子。
虽然他们能体验到懊恼自责等社会情感,但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总想独自去尝试、体验和挑战一些事情。
因为是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准确地掌握分寸,从而犯下错误。就像小龙一样,本来跟我玩得很开心,却一脚踢了过来。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一脚有多大的力气,会将对方踢成什么样,当他看到妈妈被踢得龇牙咧嘴时,无辜、恐惧与懊恼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心扉,从而大哭了起来。
如果我当时理解了他的这种哭背后的含义,忍着疼痛给他一个拥抱并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踢疼妈妈的,别害怕,妈妈只是被踢疼了,没有大碍。”而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内心体验获得了包容与理解,他就不会哭得更加伤心委屈了。
短短几分钟内,孩子看似同一种哭,却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所以,面对孩子的哭泣,父母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大哭行为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缓解他的内心情绪。
亲子互动:练习表情表演
“我们对着镜子来练习表情表演,怎么样?”那天,我突发奇想,看着镜子对小龙说。
“好啊!妈妈!”
“你先来,笑一个!”小龙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来。
“天啊,你笑起来怎么比哭还勉强。来,妈妈来表演一个大喊大叫。”说完,我对着镜子张大嘴巴“啊,啊,啊”地大喊了起来。
“妈妈,你大喊大叫的样子好丑啊!”
“你大喊大叫的样子就是这样的啊!”大概是看到自己大喊大叫的样子了,自从那次表演以后,小龙很少再大喊大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