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滤作用
2025年09月26日
一、溶滤作用
岩土中某些可溶成分被溶解转入水中而成为溶液的作用称为溶滤作用。溶滤作用与地质条件(岩性、构造等)、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地形、水文等)以及水本身的性状(水温、成分、流速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溶滤作用形成的地下水,其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
岩性对溶滤水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影响。例如,在含岩盐的沉积地区,地下水往往以Cl-、Na+为主;石膏沉积地区的地下水中往往含量很大;碳酸盐类地层的地下水多以
为主要成分等。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良好的地区,水的交替循环作用强烈。由于大气降水与河水一般都属于低矿化度的水,在其补给地下水时可将岩层中可溶的部分不断带走,溶滤作用愈强烈,易溶物质的溶解速度就愈快。氯化物最易溶解,其溶解速度最快,硫酸盐类次之,碳酸盐溶解的速度最慢。因此,随着溶滤作用的不断进行,岩石中易溶盐类可以得到充分的溶解并被带走,导致水中的含盐量降低。因此,在溶滤作用强烈的地区往往形成以难溶的HCO-3及Ca2+为主的低矿化度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