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面塌陷

第三节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松散土层中所产生的突发性断裂陷落,多发生于岩溶地区,在非岩溶地区也能见到。地面塌陷是我国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多为人为因素破坏天然环境的稳定状态引起的。地面塌陷危害很大,能够破坏农田、水利工程、交通线路,引起房屋破裂倒塌、地下管网断裂。徐州市区新生街的一次大塌陷,波及范围达南北长约190m,东西宽约110m,直接倒塌房屋224间,经济损失高达3000万元。

在岩溶地区,当松散土覆盖层不太厚时(<30m),在人为降低地下水位的影响下,易发生地面塌陷。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质矿山学者及岩土工程专家,对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发育分布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尽管见解不同,但对于地下水是地面塌陷形成的主导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