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练习
1.地下水根据什么可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又根据什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两种分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试比较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有哪些不同?
3.洪积扇中地下水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4.带状构造裂隙水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5.岩溶水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有的地方岩溶十分发育,但岩溶水却并不丰富?
6.岩溶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如何分类?
8.读水文地质图。
一、阅读东王村水文地质图、剖面图见附图3及有关资料(表6-1、表6-2),完成岩石含水性说明表。
二、编写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报告
[附]报告提纲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根据水文网的分布及剖面图上的地表及标高,分析本区地势及汇水条件。
(2)气候:根据表6-1,分析本区降雨特征和气温特征。
(3)水文:水系发育情况、水系分布与地形、岩性、构造的关系,以及河水的补给来源,不同河段的流量变化等。
表6-1 东王村地区多年平均(1951~1999年)降水量及气温资料
表6-2 东王村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
2.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层序、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出露及分布情况。
(2)构造:褶皱特征、断层走向、断距及性质。构造对地层分布、地形及水文网分布等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对地下水形成过程的控制作用。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岩层含水性:从下列各方面逐层分析哪些是含水层,哪些是隔水层;对含水层则进一步分析其相对含水性和导水性并区分强含水层和弱含水层。
1)岩性(根据岩层含水性说明表中的描述);
2)裂隙发育情况(根据说明表中的描述以及钻孔资料);
3)岩溶发育特征(根据说明表中的描述;钻孔资料;图面上岩溶发育及分布状况;岩溶地区水系发育特征);
4)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
5)钻孔单位涌水量。
(2)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根据泉的分布及泉、钻孔的水位与流量;泉、钻孔的水化学及水温资料(表6-2);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及剖面图,分析下列各项:
1)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2)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
3)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4)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5)各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方式、排泄方式、径流强度等)。
(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两盘岩性、出露于断裂带上泉的流量、水质、水温以及河水流量等,分析断裂带的导水性能及其对二叠系和中侏罗统含水层的影响。
(4)地下水资源的估算:
1)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
2)二叠系(P)灰岩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3)推算二叠系(P)灰岩含水导的入渗系数α,(FP=26.5km2);
4)推算第四系(Q)含水层的入渗补给量,(FQ=15km2);
5)如在东王村建一工厂,需水8000m3/日,取哪一个含水层作为水源地,为什么(从水量、水质、开采条件、经济效益与技术可行方面论证)?若滤水管长度为5m,需打几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