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岩溶地区的地面塌陷
在非岩溶地区的城市常见规模不大的地面塌陷,但其危害性大,不可忽视。它破坏路面影响交通,基础下土体塌陷影响房屋的稳定性。城市上下水道渗漏、建筑施工排水等都会小范围改变地下水均衡,使水力梯度、渗流速度变大,发生潜蚀液化作用,把土体掏空,最后造成小规模的地面塌陷。如1989年1月1日凌晨2时许,南京市区中山南路西慢车道路面突然塌陷,塌陷面积约30m2,深度近2m,路面塌陷周围路面“架空”。据分析,地面塌陷原因是该路面下大口径下水道断裂破损,成为排泄潜水的通道,使地下水位局部下降,地下水流掏空地层所致。该路面结构较好,刚性较强,塌陷时无车辆通过,可排除外部荷载的诱因。编者认为,夜间气温陡降,空洞内水汽凝结作用增强形成负压区,空洞顶部承受不住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产生路面突然塌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