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墨
(一) 石墨的形貌
球状石墨外貌近似球形,内部呈放射状,有明显的偏振光效应。经深腐蚀显露出的球状石墨的立体形貌,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石墨球面是由许多角锥体组成的多晶体,石墨球面则是由许多石墨基面(0001)沿切面排列组成,每个角锥体中的基面垂直于石墨球的直径,石墨的c轴呈辐射状指向球心,关于球状石墨的偏振光和形貌照片,分别示于图2-31和图2-32。
球墨铸铁中允许出现的石墨形态,除了主要是球状石墨以外,还可以有少量的非球状石墨,如团状、团絮状、蠕虫状等。国家标准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9441—88)是球墨铸铁金相检验标准,将球化等级分为六级,见表4-4和图4-9。此外,该标准还将石墨大小分为六级,见表4-5和图4-10。
表4-4 球化分级 [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9441—88)]
表4-5 石墨大小分级 [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9441—88)]
图4-9 球状石墨球化分级 100×
(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f)6级
图4-10 球状石墨大小分级 100×
(a)3级;(b)4级;(c)5级;(d)6级;(e)7级;(f)8级
(二) 球状石墨的结构
采用热腐蚀方法 (把球墨铸铁试样抛光后,在大气下加热至750~800K,时间为1min),然后制备复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得知:
(1)在每一个球状石墨中心,可以看到一个线型的黑暗纹里,其厚度大约有4μm(晶核区)。
(2)离开球心区域,就是“肋骨”组织。
(3)山形夹角θ随着距球心的距离增加而增大。
图4-11所示是球状石墨经热氧腐蚀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4-12所示是沿直径横切面上石墨球的主要特征示意图。
图4-11 球状石墨经热氧腐蚀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1400×
图4-12 沿直径横切面的石墨球特征示意图
图4-13 球状石墨的贝壳组织与晶核示意图
M.J.Hunter等人分析了10个石墨球,采取逐层磨制抛光,使切面通过石墨球心,发现石墨呈年轮状分布,同时还有一个球心,而这个球心就是晶核区。采用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退火状态的球墨铸铁观察表明,石墨球呈贝壳状结构,在其间也呈贝壳状有规则地分布着Mg、Si、Ca、Fe等元素。
石墨球的最中心部分通常是由呈星状的形体组成。如果横切面未通过球心,则观察到的中心星体总是很小的;只有通过赤道面时,才能观察到最大的星体部分。星体部分则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外核部分和内核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13所示,图中1~4表示不同的横切面。
石墨球中含有大量的铁,这是因为,当石墨长大时,将铁也包裹到石墨球中,并且,此时的铁呈游离状态,它并不与石墨球的核心相结合。石墨球中含有铁可由下列事实得到证实:
(1)化学分析大量的石墨球,发现有很高的铁量。
(2)石墨球呈铁磁性。
(3)石墨球具有居里点(大约为740℃)。
(三) 球状石墨晶核的成分
采用X射线微区分析仪对石墨球的核心进行了成分分析,以便确定石墨在结晶时作为晶核的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石墨球的中心 (晶核),除了镁、硅、钙以外,还有硫,而且其浓度远比基体中的高,如图4-14所示。
对大量经过石墨球中心横切的石墨球进行的电子探针表明,石墨球含有外来质点,其直径大约为1μm,位于石墨球的中心。由此得出:
(1)石墨球在外来质点上呈多相生核。
图4-14 石墨球中心部位的元素线分布
(2)已经成核的质点具有双层结构,中间有一个晶种(内核),周围有一个外壳(外核)。
(3)在采用硅铁孕育时,石墨球中心的晶核 (内核)是钙、镁的硫化物。
(4)晶种的外围(外核)是具有尖晶石型的镁、铝、硅、钛氧化物。
图4-15 热氧腐蚀揭示的球状石墨核心 6000×
图4-15示出经热氧腐蚀后揭示的球状石墨核心,它由内核(大约为0.7μm)和外核 (大约为1μm)组成。整个核心是非碳质的,它区别于与其相邻的石墨。由此可见,球状石墨晶核是由非金属属性的硫化物及氧化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