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生的原因

二、产生的原因

关于碎块形石墨形成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铁液对碎块形石墨有冲蚀作用。首先生成的是碎块形石墨共晶团。后来,由于凝固过程进行十分缓慢,形成的共晶团尺寸粗大;又由于这种碎块形石墨分枝频繁和细小,因而在其端部的联系松散,在铁液热对流的作用下,有可能使靠近共晶团边界的石墨,被冲蚀而形成游离的碎块。另外,较大尺寸的碎块形石墨在热对流作用下,分裂成尺寸更小的碎块形石墨,因而,从共晶团内游离出来,漂浮在共晶团边界处。

另外,由于凝固缓慢,析出的石墨球比一般的初生石墨球要大得多。当超过某一尺寸时,这些石墨球中的铁包含物增多。随着这些石墨球在铁液中的进一步长大,因尺寸变化会形成内应力。由于在长大过程中所引起的内应力的不断增加,超过一定值时,致使石墨球开始破裂形成碎块。在凝固过程中,铁液对流可使这些碎块变得更小,并且,它们被铁液的热紊流作用冲入树枝晶间,形成碎块状石墨的结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