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球墨铸铁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它以完全崭新的组织和性能而进入世界铸造金属的行列。
关于球墨铸铁组织的本质,它是如何凝固的?镁、铈、钙、钇等球化元素的作用是什么?总之,球化机理这个问题,令许多研究人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世界上许多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解释,其中有许多是金属物理学专家和物理化学专家,他们进行了卓越的理论工作和试验工作,在了解球状石墨的结构,形成球状石墨的物理、化学和冶金条件,球化剂的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今天,球墨铸铁之所以能够在铸造合金中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球墨铸铁的性能优异而且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也是与理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分不开的。
自从1947~1948年出现球墨铸铁以后,关于石墨球化的各种假说,就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出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各国学者就石墨球化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基础理论关于金属凝固学和铸铁物理冶金学的进展,以及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俄歇谱仪等近代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致使人们对石墨球化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至今,还不能回答石墨球化理论的全部问题,如石墨畸变、微量元素的作用等,但是,也已经有好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与澄清,可以预期,随着技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石墨球化理论的问题,必将得到全面的解决。
关于铸铁物理冶金的学术会议,在1964、1974、1984年连续开了三届国际铸铁冶金学会议,1978年我国举办球墨铸铁基础理论座谈会及1981年全国球墨铸铁理论及基础技术提高班,便是充分的证明。在那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对球墨铸铁的基础理论给予极大的投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球墨的形核与孕育,长大与球化,球墨的内、外部结构,影响球化的工艺条件,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固相转化,力学性能等方面,一些问题已逐渐得到共识。例如:球状石墨直接从液态析出,石墨球的核心由硫、氧、碳、氮复杂化合物组成,石墨球的形状主要取决于生长过程,S、O等表面活性元素是阻碍球化的障碍,球化处理的首要作用是脱硫、去氧;孕育是球墨铸铁生产的重要工序,球墨铸铁具有糊状凝固特点,冷却速度是提高球墨铸铁质量的重要手段等。但是由于球墨铸铁的熔液、结晶、凝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球墨铸铁的一些内在规律也并不十分清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球墨铸铁理论的研究虽不如以前那样集中、强劲,但也从未停步,且日趋深入。例如:为加强研究成果交流,国际铸铁冶金学术会议的时间间隔也从以往的10年改为5年。在此期间,世界的球墨铸铁仍在不断提高。几个主要国家的球墨铸铁产量占铸件总产量的比例从1982年到1998年都有较大增长,如中国从4.5%提高到14.1%;美国从14%提高到28.5%,德国从18%提高到28.2%,日本从27%提高到31.6%。并且,2003年,美国球墨铸铁产量首次超过了当年灰铸铁的产量。
由此表明,球墨铸铁的理论研究(其中,主要是围绕石墨球化理论的研究),是促使球墨铸铁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