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为了改善铸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把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附加到普通铸铁中,叫作合金铸铁。在普通灰铸铁中附加合金元素者叫作合金灰铸铁,在普通球墨铸铁中,附加合金元素者叫作合金球墨铸铁,在普通白口铸铁中附加合金元素者叫作合金白口铸铁。在普通铸铁中,除了C、Si、Mn、P、S以外,在熔化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原材料不同,经常混入Cu、Cr、V、Ti、Sn、Pb、Sb、As、Ni、Al等微量元素,同时也含有H、O、N等气体,近来逐渐查明,这些元素对铸铁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些元素不是有意加入的,虽然在铸铁中有各种微量元素存在,也不能叫作合金铸铁。另外,在天然铁矿中,常含有各种元素,当它们的含量足以起到合金化作用时,也叫作合金铸铁。还要指出的是,如果铸铁中Si、Mn、P、S含量超过一般常规含量时,则相应的也叫作合金铸铁。

对合金铸铁的研究远不如对合金钢的研究系统和深入。据文献记载,最早的合金铸铁要算是1799年英国人S.S.席科林(S.S.Hickling)研究的高镍铸铁。他为此而获得了英国专利(编号BPNo.2296)。当时,他把25%镍加入到铸铁中发现可以使铸铁不锈。

1913年,F.魏斯特(F.Wüst)等人首先对铸铁中各元素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合金元素对灰铸铁作用的研究结果,首先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则是在1920年以后。1924年,英国Ferranti公司生产了高镍奥氏体铸铁,其商业牌号叫做“Nomag”,这是最早的商业合金铸铁。1928年,著名的合金白口镍硬铸铁 (Ni Hard)研制成功。大约在1930年,又研制成功了高铬 (含铬达30%)白口铸铁。从此,各种合金铸铁得以迅速发展。

通常在合金铸铁中加入的合金元素有Si、Mn、Cr、Cu、Mo、Ni、Sn、Sb、Nb、V等,其中,Si、Mn是球墨铸铁在通常情况下都存在的,它们的含量只有超过普通球墨铸铁的含量范围(如硅的含量超过4%,锰的含量超过2%),才能明显地起合金化作用。

由于加入合金元素的目的是为了使球墨铸铁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按使用性能来说,合金球墨铸铁也叫特种球墨铸铁。

在球墨铸铁中加入合金元素的目的有两个:

(1)提高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有的合金元素可明显增加珠光体数量或者是使珠光体片间距细化,例如,Mo、Cu、Mn、Sn等,因而可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加入铜还可使珠光体细化。因此,在普通球墨铸铁中加铜,可把抗拉强度由600MPa提高至800MPa。此时,如果再附加Mo,通过等温淬火处理,可把抗拉强度提高至1200MPa,乃至1600MPa。

(2)使球墨铸铁具有耐磨、耐腐蚀、耐热、无磁等性能。在普通球墨铸铁中得不到特殊的耐磨、耐热和耐腐蚀或无磁等性能,为此需通过在球墨铸铁中加入合金元素而得到。此时,大多采用合金元素很多的中合金或高合金球墨铸铁。由于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是析出石墨的球墨铸铁,也可以是基本上不析出石墨的白口球墨铸铁 (如轧辊);基体组织可以是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