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窑遗址
2025年10月13日
侯家窑遗址
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的梨益沟西岸断崖上。侯家窑遗址是“许家窑人”遗址的孪生地。1996年,许家窑—侯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出土的遗物中,石制品有2万余件,包括各种类型的石核、石片及其他石器。出土的1079枚石球是该遗址的代表性器物。石球最大的重1500克以上,直径超过100毫米;最小的重量不足100克,直径在50毫米以下。有的石球制作滚圆,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毛坯,它们清楚地显示出石球制作的全过程。研究推测,这些石球可能是投掷器——“飞石索”。在一个遗址中发现这样大量的石器是其他旧石器遗址中不曾有过的。

侯家窑人飞索猎马(复原图)
在泥河湾遗址群首次发现了19件距今1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包括顶骨、枕骨、臼齿和上颌骨,至少代表了十几个男女个体。特征和北京人有相似之处,但较北京人进步,属于早期智人类型。有的头骨上有明显的切割痕迹,推测可能是人吃人的结果。有一例头骨顶骨后部,有一个孔,孔缘已经愈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外科环钻手术。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石球,发现数量居全世界同期遗址第一,因此,有学者称侯家窑人是“猎马人”。

侯家窑遗址出土的石球
侯家窑遗址形成于距今12.5~1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中期。侯家窑遗址的石器制造属于北京猿人文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连接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为研究原始社会人类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侯家窑遗址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

西白马营遗址出土的多刃刮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