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

镇海

(1169~1252年),或称田镇海、称海。蒙古克烈部人,一说畏兀儿人。元代名臣,历经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有勇谋,善骑射。初期,镇海在铁木真的卫队里任军伍长,屡建战功。太祖元年(1206年),镇海以“百户长”的身份与各宗王、百官会师斡难河源(今蒙古国鄂嫩河),共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五年(1210年),镇海随成吉思汗出征,在与乃蛮部决战中立功,获赐良马一匹。七年(1212年),镇海在征战曲出诸国中立战功,获赐珍珠旗,佩金虎符。在征战塔塔儿、钦察、唐兀、只温、契丹、女真等河西诸国中,俘虏上万人,获赐御用衣服、器皿和白金等。1216~1218年,镇海受命屯田鄂尔浑河,在阿鲁欢屯垦戍边,获准将其地命名为镇海城(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部宗海尔罕山北)。因屯田有功,得名田镇海。镇海随元太祖征战,攻无不克。在抚州(今河北省张北县)与金将忽察虎激战中,被流箭射中右肋,裹紧伤口4次冲入敌阵,士气为之大振,很快便攻下城池。夺取燕都后,太祖命镇海登上城中大悲阁,环射4箭,凡箭射到的地方所有的东西,全部赐给他。不久,镇海被授为中书省丞相。太宗元年(1229年),镇海侍从窝阔台攻克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钧州(今河南省禹县)。五年(1233年),又攻克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金朝灭亡。太宗将镇海缴获金朝皇帝的九龙旗、乘舆椅盖全部赏赐给他,并赐食恩州(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千户。

元初,注重发展官办手工业,以保障朝廷和军队所需。分别在别失八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北)、弘州(今河北省阳原县)、荨麻林(今河北省万全西)等地设置管理机关。元廷在弘州设人匠提举司、纳失毛段二局、种田提举、玛瑙提举等,是当时设官最多的一州。同时,还开办作坊。产品多由回族工匠加工、织造,制成“纳失失衣”,供元廷举行宗王大臣朝会和宴会即“质孙宴”和“诈马宴”时统一穿着。这类服饰是根据不同时令和官阶品位制作和享用的。这种使用大量高级丝绸和域外纳失失(一种金锦)、怯绵里(即剪茸)制成的衣服,以及速夫(指回族精制毛织品)和高丽罗等衣服,极其奢华,制作要求非常严格,是元上流社会王公大臣享用的物品。镇海受命在阿鲁欢屯田时,曾置局,以“所俘万口居作”,发展生产。后因其中一半人不耐寒冷,元廷将其移居弘州。继而在弘州置局,继续进行官办毛皮织造等手工业生产。最初招收天下童男童女及工匠,后来,又把征战西域各国时所俘获的织金绮纹工300多户,以及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毛褐工匠300户,全部隶属弘州,让镇海掌管。同时,实行激励政策,对制作精良者,元廷予以赏赐,直至赏授官职。

元廷始设中书省,尚左时,封镇海为左丞相;后尚右,又改封为右丞相。定宗元年(1246年),以镇海为先朝旧臣,仍拜中书右丞相。宪宗二年(1252年)八月二十一日,镇海逝于家中。葬于弘州城北白龙山下。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许有壬为其墓撰写神道碑铭。宪宗曾拍着腿叹息:“假如镇海活着,江淮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可惜他已经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