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
最具浓郁地方特色,县人特别喜爱。流行的传统剧目有《卖菜》《卖碗》《闹元宵》《挂红灯》《走西口》《打连成》《五哥放羊》《探妹》《探病》《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卖老婆》《打秋千》《打樱桃》《打金钱》《撒荞麦》《割韭菜》等60多个。大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表现他们的爱情向往的,主题明确,情节单纯,语言朴实而诙谐,曲调舒展而优美。如《刮野鬼》“百灵子鸟那个绕天飞,什么人留下呀哈刮野鬼;野鬼那个好刮家难回,丢下那爹妈呀哈两眼泪水水。”反映了流浪生活的酸辛。又如《二道河》“半斤莜面哎搓上窝窝,挨打受气呀为了哥哥!”揭示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执着追求。
许多村庄在正月里闹社火的时候,都要尽情地演唱这些二人台节目,白天蹬高跷没唱够,没看够,晚上用棉花球蘸上麻油照明,再在街头打土摊或戏台上演唱。台上唱,台下和,唱到忧伤处落泪,唱到喜乐处欢笑,哭哭笑笑,说说唱唱,一红火就是大半夜。
“民国”时期,阳原县二人台演唱艺人有拣花堡郝士英、黄粮坡吕春生、西目连安文成、灰泉子张存仁、一吐泉张枝、东井集梁德恩、圪塔头焦献恩、大田洼杜志宝和赵文胜、和尚坪赵永连、朱家庄陈瑞生、西辛庄冀旺、赵家堡赵老三等。其中,有的二人搭班,一拉一唱,有的自拉自唱或边打呱哒板边演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公社、大队成立以演唱二人台为主的文工团、文艺宣传队、业余剧团,他们既演唱传统节目,又演唱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如东井集的《撑船》、七马坊的《审椅子》、永安庄的《瓜园记》等曾参加全县文艺会演。
1982年12月21日,县文化馆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合办业余性质的民间歌舞团,从全县择优选拔20名演员,以演出二人台节目为主。1985年移交计划生育办公室。他们走遍全县大小村镇,主要演出节目有《打金钱》《走西口》《卖菜》《打连城》《方四姐》《换宝贝》《刘伶醉酒》等。曾代表张家口地区参加河北省曲艺故事会演。同时,文化主管部门还接待来自山西、内蒙古和张家口坝上地区的二人台剧团,活跃本县人民的文化生活。1980年,山西省阳高县歌舞团应邀来本县演出10天,每天在人民礼堂演出三四场,他们的精彩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

二人台
进入21世纪,二人台在乡村演出时有所见,特别是遇有红白喜事,演出人员一拨接着一拨。随着U盘的普及,一些喜欢二人台的老年人带着个便携式播放器走到哪里就听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