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

泥塑

阳原泥塑历史悠久,可以说寺庙有多久远,泥塑技艺就有多久远。旧时,泥塑艺人大部分以塑造神像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园林美化、寺庙重建等需要,这门手艺逐渐兴盛起来。

张霖、李春元、李昌栩是阳原知名的泥塑艺人。

张霖,1989年调任县职教中心雕刻专业教师。1989~2004年,他在教学之余,先后为一些单位创塑近百件作品,主要有县职教中心2.5米高的《硕果》,张家口农专5米高的《青春科学》,涿鹿矾山镇2.5米高的《黄帝》,沽源县职教中心2米高的《憧憬》,一吐泉村兴华学校2.7米高的《托起太阳》,西目连村信恩小学2.5米高的《读》,石宝庄村宝莲小学2.3米高的《走向明天》,县水泥厂1.8米高的《醒狮》,振华福利纸箱厂3.7米长的《拓荒牛》,县法院2.5米高的《獬》,大同、德州、徐水等地1.7米高的《门狮》、1.5米高的《雷锋头像》、3.5米长的《奔马》、2.5米高的《如意》、3.8米高的《希望之光》、3米高的《八仙》等大型雕塑。涿鹿黄帝城17米高的《轩辕像》和中华三祖堂分别高6.5米的《炎黄蚩塑像》为其代表作,受到各界人士和专家的好评,三祖文化研究会和涿鹿县旅游局联合为张霖颁发荣誉证书。2004年,阳原县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步伐,张霖全身心地投入到景区佛、菩萨、罗汉等雕塑之中。他为阳原弘善寺、青龙寺、云盖寺塑造佛、菩萨、罗汉等金像,为东城“玉皇阁”塑造玉帝、三官等神像,为山西省阳高、清徐等县的寺院塑造佛像。张霖的雕塑艺术受到社会的关注。1992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晚间新闻”节目播放张霖在职教中心教学雕塑课的实况。1995年3月9日19时46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中华文明之光》栏目播放《涿鹿黄帝像》。3月15日,《张家口日报》刊发《黄帝像》和张霖《为黄帝塑像有感》的文章。5月21日,张霖撰写的《不解之缘》在《张家口日报》征文活动中获奖。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为张霖颁发“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1997年,征文“祭黄帝”获奖,并入选《中华魂》一书。2000年4月,张霖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吸收为会员。12月6日,河北电视台《今晚报道》专题报道张霖的雕塑事迹。2004年,张霖事迹入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和《张家口文史资料》。

李存元,始学绘画,后学雕塑,先后为县内及延安等地寺庙雕塑佛像,绘制壁画。

李昌栩,是“李氏泥人”的一代传人。明嘉靖年间,其祖先的泥人作品已遍及北京、天津、内蒙古、东北等地。其父李济众,20世纪50年代在阳原县广丰庄小学、北关小学任教,后任县文化馆馆长。李济众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尤擅泥塑。抗美援朝时,他曾以泥水为武器,塑造《和平鸽》《反对美帝细菌战》等作品,在县内展出。他还用泥土配蛇皮塑造出许多作品。李昌栩受家庭熏陶,从小喜欢泥塑艺术。11岁时,他拜师学画,为泥塑创作奠定了基础。年轻时,他历游河北、内蒙古、山西、东北等地,足踏之处,留下许多泥塑作品,尤其在包头市关岱昭古寺庙,更是留下了他的精美之作。他的小屋里摆放着《红楼梦》《水浒传》人物、罗汉聚会、京剧脸谱等500多个彩绘泥塑作品。他捏的泥人高15~20厘米不等,人物、服饰及手持器具皆用手工捏成,尤其是妇女的衣服,袍袖,薄如纸片,飘飘欲动。捏好晾干后,再进行彩绘。他的彩绘京剧人物泥人部分销往北京、山西及我国香港等地。其子李葆林跟他学艺,技艺日渐成熟。

img

中华三祖堂 黄帝塑像 张霖

img

泥塑 关公 李存元

img

泥塑 水浒人物 李昌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