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寺庙音乐
2025年10月13日
源远流长的寺庙音乐
宗教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不理解而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进行崇拜的一种思想意识。据“民国”《阳原县志》记载,阳原佛教始于汉代,兴于六朝;而道教则起源更早,因旧志不载,故无从考究。寺庙音乐,则是与佛、道两教同时产生的一种宗数艺术。经有经卷,乐有谱本,奉为至宝,世代相传。
据高令僧人果立回忆,他们这一支,从第一代住持流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相传十九代。据65岁道人杨志高讲,从他祖父年少从业至今已有l50年的历史。因无文字记载,难以溯源,仅此也可见寺庙音乐历史之悠久。
在流传至今的乐曲中,仍保留着一些与北方古曲同名的曲目,如《月儿高》《东方亮》《北漠雁》等。目前吹奏的这些曲目乐谱,是否就是历史记载的曲目古谱?尚待考证。
阳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寺庙就有160多座,这些寺庙都有住献的出家人。善于吹奏的鼓乐班子虽非每个寺庙都有,但凡大庙时有人习之。县城的真武庙、观音殿、城隍庙及其他寺庙做法事时,都要请这些僧人前去吹奏。道家较为出名的是有100多年历史的“三元义”鼓乐班。那时,“三元义”鼓乐班已有十几个,人数近百。那时,县西半部僧人较多,东半部则是道人的天下。唯独民间丧葬出殡时,有些大户人家则请僧道对坛,再加上两班民间鼓匠,轮番唪经吹奏,以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