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2 脂 类

项目2 脂 类

[学习导读]

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在格陵兰岛上居住的人以捕鱼为生,他们极难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就医学常识来说,常吃动物脂肪而少食蔬菜水果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不仅身体非常健康,而且在他们当中很难发现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疾病。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同样出现在日本一个岛的渔民身上,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捕鱼

[项目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

1.掌握脂类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脂肪酸的分类。

3.掌握必需脂肪酸的定义以及对人体的生理学意义。

4.理解脂类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5.了解脂类的食物来源和人体对脂类的需求量。

6.了解烹饪中常见的脂类。

知识介绍

脂类是人体重要的产热营养素,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也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1.2.1 脂类的组成

脂类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少数脂类还含有磷、氮等元素。由于脂类所含碳、氢的比例比糖类要多,而氧的比例小,因此脂类比糖类发热量要大。

1.2.2 脂类的分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肪分解

1)脂肪

脂肪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缩合而成,又称甘油三酯。

脂肪的分类与比较

动物脂肪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习惯上称为脂,如猪脂、牛脂、羊脂等。植物脂肪在常温下一般为液态,习惯上称为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统称为油脂。类脂则是一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类似的物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

(1)脂肪酸

脂肪水解后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是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仅有单键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可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仅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是分子结构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双键越多,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高,营养价值也就越高(如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动物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很少,植物油中则比较多。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太多的脂肪会引起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脂肪和胆固醇均会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而形成斑块,这样就会妨碍血流,产生高血压。

学生活动

右图是某品牌食用油的广告,称此种油“平衡营养更健康”,并打出“1∶1∶1”的标志,请探讨分析:

1.广告中的“1∶1∶1”的含义。

2.为什么这种油“平衡营养更健康”?

(2)必需脂肪酸

对我国绝大部分居民而言,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脂肪酸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以亚油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人和动物一样,可以利用自身吸收的糖和蛋白质来制造,但人体不能制造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且只要有了这两种脂肪酸,人体就可以合成其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但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而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体内对大脑、视力、皮肤和肾功能健全十分重要,缺乏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另外,必需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

鱼油的主要成分是EPA和DHA,它们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天然的EPA主要存在于浮游生物及藻类植物中,鱼类等海洋动物采食后,在其体内进一步转化变成DHA。EPA和DHA主要储存在鱼类脂肪组织中且含量最多,所以人们称之为鱼油。鱼油的主要功能之一,可参与脑神经细胞生物膜的构成,增强中枢功能,具有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之为“脑黄金”。

2)类脂

(1)磷脂

磷脂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可以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激素等通过细胞膜,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磷脂有利于脂肪吸收、转运和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从而起到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食物中所含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主要从蛋黄、瘦肉、动物脑、肝、肾中获得,大豆、花生等坚果中含量也很丰富,尤其是大豆卵磷脂降血脂的作用更优于动物食物中的卵磷脂。卵磷脂是大脑必需的营养成分,儿童和老年人都要特别注意选择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延缓脑功能的衰老。

(2)胆固醇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基本成分,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在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的作用可以变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磷的吸收,防止佝偻病的发生。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这也是人们惧怕胆固醇的原因。

1.2.3 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人体热量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应能量的重要物质,1 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9 kcal(37.56 kJ)的热能。

2)维持正常体温,保护机体

脂肪对各组织器官有缓冲机械冲击,固定位置的保护作用。皮下脂肪有保温作用。

3)构成机体组织细胞

类脂中的磷脂、胆固醇是多种组织和细胞的各种膜的组成成分。

4)提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

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主要靠膳食脂肪来提供。必需脂肪酸能促进发育、维持皮肤毛发还有利于妊娠和授乳。必需脂肪酸与胆固醇也有密切关系。若缺乏必需脂肪酸,胆固醇也会在体内沉积,从而导致某些血脂疾病。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酸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良好溶剂。这些维生素随着脂肪的吸收被吸收。当饮食中脂肪缺乏或脂肪吸收障碍时,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也会缺乏。

另外,由于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具有较高饱腹感。同时,脂肪还能增加膳食美味。

1.2.4 脂肪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根据年龄、体重、工作种类的不同,脂肪的日供给量也不同。一般认为,成年人每日摄入50 g,占总热量的20%~25%为宜。在计划膳食时,除脂肪的供给量外,还应考虑到脂肪的“质量”,即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应该多一些,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少一些,植物油与动物脂的比例最好为2∶1。供给人类脂肪的食物,在动物性食物中主要有猪油、牛脂、羊脂、肥肉、奶类、蛋类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中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膳食中烹调用油是脂肪的主要来源。

讨论探究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现在提起脂肪,令人色变。油炸食品更是糟糕,被称为垃圾食品,尤其是使用反复高温炸过的油脂,危害更大,那么油炸食品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呢?

调查分析

调查市场销售的各种食用油类,了解各种油的营养成分及各种油比较适宜的烹调方法。

知识拓展

反式脂肪酸——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明治

反式脂肪酸是人体不必要的物质,过多地摄入会导致高血压、高血糖、心血管等疾病。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机构建议将反式脂肪酸的摄取量降至最低。当高温或长时间烹调时,越是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如豆油)越容易产生反式脂肪——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很“活跃”,容易被氧化。这些油适合凉拌、炖煮或者不冒油烟的快炒菜。煎炸食品时可以考虑用猪油﹑棕榈油等饱和度更高的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