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2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项目2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学习导读]

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根据豆类中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大豆,以黄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类为其他豆类,以糖类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等。

[项目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

1.了解豆类及其豆制品的种类。

2.掌握豆类的营养特点。

3.掌握常见豆制品的营养特点及保健功用。

4.掌握常见豆类的营养特点及保健功用。

5.了解豆类中抗营养因素及其清除方法。

豆类

知识介绍

2.2.1 豆类的营养成分特点

根据豆类的营养成分特点,可以将豆类分成两大类:大豆和其他干豆类。

1)大豆的营养成分特点

大豆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大豆的营养价值较其他豆类高,最常食用的是黄豆。

(1)蛋白质

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也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2)脂肪

大豆中脂肪含量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高达50%,且消化率高,还含有较多磷脂。

(3)糖类

大豆中糖类含量为25%~30%,有一半是膳食纤维,其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可引起腹胀。

(4)矿物质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磷、铁、钙,每100 g大豆中含有磷571 mg,铁11 mg,钙367 mg,明显多于谷类。由于大豆中植酸含量较高,可能会影响铁和锌等矿物元素的生物利用。

(5)维生素

大豆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B族维生素含量也比谷类多数倍,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

(6)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

大豆中的营养物质很多,但也含有一些对营养物质有破坏作用或引起胃肠反应的化学物质,我们把它统称为抗营养因素。这些物质在食用前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大豆才能发挥有效的营养作用,才能防止可能造成的危害。大豆中重要的抗营养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蛋白质抑制剂。这是大豆和其他豆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等十几种消化酶的活性,其代表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它能抑制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它需经蒸气加热30 min或高压蒸气加热15~20 min才能被破坏。

②皂角素。大豆中含有皂角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人吃了没有煮熟的大豆或豆浆,常会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就是由于皂角素没有完全破坏所引起。皂角素需加热至100 ℃才被破坏,因此食用豆类或豆浆必须煮开10~20 min后才能食用。

③植物凝血素也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称为植物凝血素,它可以使人体血细胞凝集,但加热即可被破坏,或在体内经蛋白酶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不致被肠道吸收后引起凝血。

2)其他干豆类的营养成分特点

除大豆之外,其他各种豆类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包括红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芸豆、扁豆等。它们的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称为淀粉类干豆。

(1)淀粉

淀粉类干豆的淀粉含量达55%~60%,而脂肪含量低于2%,所以常被并入粮食类。

(2)蛋白质

淀粉类干豆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其蛋白质的质量较好,富含赖氨酸,但是蛋氨酸不足,因此也可以很好地与谷类食品发挥营养互补作用。

(3)维生素和矿物质

淀粉类干豆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与大豆相当。鲜豆类和豆芽中其维生素Bl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常被列入蔬菜类中。

(4)脂肪

淀粉类干豆含脂肪都较低,含量在0.5%~2%,只有大豆脂肪的十几分之一。

2.2.2 了解豆制品的营养成分特点

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也存在诸多抗营养因素。大豆蛋白的消化率为65%,但经加工制成豆制品后,其消化率明显提高。常见的豆制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非发酵豆制品

非发酵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脑、豆腐丝、豆腐干等。大豆经过浸泡、磨细、过滤、加热等处理过程,减少了膳食纤维,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豆腐、豆腐干丝在制备过程中损失了部分B族维生素。

2)发酵豆制品

豆豉、黄酱、豆瓣酱、腐乳(酱豆腐、糟豆腐、臭豆腐)等都是经过发酵的豆制品,蛋白质被分解,更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发酵使谷氨酸游离出来,豆制品味较鲜美而且维生素B12和核黄素的含量有所增加。

不同种类的豆制品

常见豆类的营养素含量 单位:mg/100 g

学生活动

大豆在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会发生哪些改变?请你填写下表。

3)豆芽

干豆类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后,维生素C增加较多,如黄豆芽、绿豆芽、芽豆等。冬季缺少蔬菜的地区,可利用干豆发芽当作蔬菜。豆类润水出芽后,在酶的作用下,部分营养素被分解或利用,如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某些淀粉转化成单糖等,虽然营养素含量有所下降,但分解后的营养素更易于消化吸收。黄豆在发芽过程中,由于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影响豆类消化吸收的因素部分被除去,使黄豆芽的蛋白质利用率较黄豆提高5%~10%,植酸被酶分解,增加了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此外,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变化较大,特别是维生素C增加较明显,一般含量为17~25 mg/g。绿豆芽可高达30 mg/g。豆芽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是素菜中主要的提鲜物质。一般烹炒情况下,黄豆芽的豆瓣不易消化,故以绿豆发芽为好,产量也比黄豆芽高。

2.2.3 认识常见豆类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用

黄豆

1)黄豆

黄豆所含营养素全面而丰富,有“豆中之王”之称,被人们叫作“植物肉”,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富含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含量略低以外)。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

黑豆

2)黑豆

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黑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黑豆不含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黑豆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中医认为,黑豆性味甘、平,入脾、肾经。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

赤小豆

3)赤小豆

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称饭豆。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消利湿热的作用,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绿豆

4)绿豆

绿豆的热量、蛋白质、膳食纤维、钙、铁、糖类、磷、钾、镁、锰、锌、烟酸、铜、维生素E高于同类食物的平均值。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是夏季饮食中的上品。生绿豆水浸磨成的生绿豆浆蛋白含量颇高,内服可保护胃肠黏膜。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因此,绿豆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

讨论探究

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可防治一些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延缓女性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血脂升高、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等疾病。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子宫内膜、结肠、前列腺、肺、皮肤等癌细胞的生长和白血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你还知道大豆对人体有哪些益处吗?

知识拓展

豆浆

豆 浆

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非常适合于各种人群,包括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儿童等。

鲜豆浆四季都可饮用。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其实,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都可以成为豆浆的配料。

豆浆加热时看到泡沫上涌就误以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的有机物质受热膨胀形成气泡造成的上冒现象,并非沸腾,是没有熟的。没有熟的豆浆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豆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状。预防豆浆中毒的办法是:将豆浆在100 ℃的高温下煮沸,就可安心饮用了。如果饮用豆浆后出现头痛、呼吸受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绝不能延误时机,以防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