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 焯水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与保护

项目4 焯水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与保护

[学习导读]

烹饪文化是构成具有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以外开的餐馆达到38万家,中国菜被誉为“天下不散的筵席”。中国人喜欢吃熟菜,而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怎样吃更科学?

[项目要求]

1.了解焯水的方法。

2.理解焯水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

3.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合理的焯水方法。

焯水的菜

知识介绍

为了除去烹饪原料的异味,缩短烹调时间,减少农药和虫卵的污染,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和亚硝酸盐,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形或调整各种原料的烹调成熟时间,许多原料要焯水处理后再进行正式烹调。

3.4.1 沸水锅焯水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与保护

沸水锅焯水,其特点是火大水沸、加热时间短、原料入锅后短时间出锅,这种方法不仅能防止原料颜色的改变,同时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如蔬菜中含有部分氧化酶容易使维生素C氧化破坏,而酶一般在60~80 ℃时活性较强,温度达到90 ℃以上则酶活性减弱或失活,从而可以避免被氧化破坏。蔬菜经沸水烫后,也能除去较多的草酸(如菠菜、苦瓜、茭白及野生蔬菜等),而有利于钙、铁和其他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吸收。不太新鲜的蔬菜,通过焯水还可以去掉部分亚硝酸盐,减少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通常叶菜类蔬菜容易存在农药残留问题,通过焯水可去除部分农药残留,如小白菜、鸡毛菜等。还有一些蔬菜(如木薯、芸豆、新鲜黄花菜等)因含有天然有毒成分,通过焯水可破坏其有毒成分。部分蔬菜可通过沸水锅焯水后凉拌食用,起到软化组织和杀菌消毒的作用。

但对氧敏感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叶酸等),在有氧加热时损失较大,在敞开锅中加热损失更大,这就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时间。新鲜绿叶蔬菜和茄果类蔬菜含大量水分,加热可以使蔬菜细胞组织破裂,水分流出或蒸发,导致矿物质和维生素损失。

小白菜

芦笋

焯水时在锅内加入1%的食盐,可减慢蔬菜内可溶性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但过多加入食盐会改变原料渗透压,加速原料水分的渗出,导致蔬菜体积缩小,质地软塌。因为焯水后的蔬菜温度比较高,出锅后与氧气接触容易产生热氧作用,使营养素受到破坏,所以焯水后的蔬菜应及时冷却降温,常用的方法是用多量冷水或冷风进行散热降温。冷水降温时,由于蔬菜置于水中,容易使可溶性营养成分流失于水中,冷风降温则不会对维生素和矿物质产生大的影响。焯水后的原料,尽量不要挤去汁水,否则会使大量水溶性营养素和矿物质随水流失,如沸水锅焯水后的白菜挤去汁水,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率达77%。

在焯水的过程中,加碱可以使蔬菜达到色泽碧绿的目的,但加碱对原料营养素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3.4.2 冷水锅焯水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与保护

冷水锅焯水,原料冷水下锅,可以起到去除血污及异味的作用,但因加热时间较长,会加剧维生素C、维生素B2、钾、镁等营养素的损失。如鱼、禽、畜类原料在焯水时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等溶于水中。从蛋白质角度来看,这种损失并不大,因为在加热过程中,肉类表面的蛋白质会很快变性凝固,从而阻止了自身和其他营养素的流失。如果焯水后的肉类用于焖、炖或者煲汤,焯水更有利于减少肉中蛋白质的溶出,同时改善汤的味道,但需要控制焯水时间,以减少营养的流失。

焯水的畜类原料

土豆放入热水中煮熟,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90%,若放在冷水中,煮熟后维生素C的保存率仅为60%。如捞饭(把米放在水中加热到七成熟后将米捞出蒸熟,大多将米汤弃而不用)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方法。因为米汤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弃去米汤后,捞饭可损失67%的维生素B1、50%的维生素B2、76%的烟酸,所以如果食用捞饭,应合理利用米汤。

学生活动

议一议:焯水是烹调技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防止原料在焯水时的营养素损失?

为了减少营养损失,在焯水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可焯水可不焯水的原料尽量不要焯水,防止不必要的营养素流失;必须焯水的原料尽量缩短焯水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素流失;焯水之前尽量保持原料完整形态,以减小其受热和触水面积;不能为“护绿”而加碱,导致营养素的破坏;在原料较多情况下,应分批投料,以保证原料处于较高水温中;焯水中加入1%的食盐,减缓可溶性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焯水后应立即进行正式烹调,防止氧化反应。总的来说,原料焯水要因料制宜,原料浸漂要主辅协调。

讨论探究

1.焯水的分类有哪些?

2.焯水对营养素的影响。

3.在实际生活中焯水时要注意的问题。

调查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调查统计常用原料适合的焯水方式。

知识链接

焯水小技巧

1.蔬菜焯水时加点盐

蔬菜焯水可增加水溶性营养物质的损失,如小白菜在100 ℃的沸水中烫2 min,维生素的损失率便高达65%。若焯水时加入1%的精盐,便可减缓蔬菜内可溶性营养物质的流失速度。

2.豇豆焯水时最好加点碱

这是因豇豆在生长过程中,表面会形成脂肪性角质物质和大量的蜡质。由于这些物质遮蔽了豇豆表皮细胞所含的叶绿素,因此豇豆的碧绿色泽不突出,豇豆的角质和蜡质物不溶于水,而只溶于热碱水中,故在焯水时添少许碱,豇豆便显得碧绿。但须注意:加碱切忌过多,否则会影响菜肴的风味特色和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