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和研究佛经

出家和研究佛经

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年(614年)朝廷决定要度27个和尚,举行公开考试。那时玄奘法师才10多岁,又因读经时间太短,没有被录取。他惆怅徘徊在公门旁边,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说:“我要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欣赏他端丽的相貌,听到他要继承释迦的事业,弘扬世尊的遗教,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把他录取。并向同僚表示:“我这次要度这个孩子成和尚,是因为想到诵业易成,风骨难得。我看他很有成佛的风骨,将来必能成为佛门伟大的人才。”就这样,玄奘法师在净土寺出家了。

玄奘法师在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经》(是佛教思想中心的经典之一),跟严法师学《摄大乘论》(是综合大乘唯识要义的典型著作),兴趣极为浓厚。由于他一听就懂,再看一遍就全部记得,很使大家惊佩,于是就请他担任复述。这时他虽然还是一个小孩子,可是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过了四年,历史上出名的好大喜功而又荒淫无耻的隋炀帝杨广,在江都(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一时举兵起义的很多,中国又成大乱的局面。如:李渊在太原、薛举在陇西、萧铣在江陵、李密在河南、都纷纷割据一方,四出攻打。洛阳是军事重镇,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密领兵攻破后,曾有严重的破坏。

玄奘法师听说李渊占据长安,颇得人心,就同哥哥离开洛阳,前往观光。但那时的李渊,创业伊始,只重军事,对学术方面还不大注意,使他很感失望。当时精通佛学的人,大多往游四川,玄奘法师也就同哥哥一起经子午谷入汉州。在那里,果然遇到了空、景二法师。月余之后,并一同到成都。这期间,他特别的刻苦耐劳,努力学习。所以在短短二、三年的功夫,便精通了佛教的重要经典。当时听讲的人不下数百,但对佛学的研究,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他,因此他就成了一时人们仰慕的中心。他的哥哥兼好老庄、谈吐风雅,也受到四川人的敬重。

玄奘法师是个求知欲极盛的人,他精通佛教经典,在四川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而又想东归访求高人,不料哥哥坚决拦阻,不肯放行。他不得已,只好私自和商人结伴乘船东下,路过荆州天皇寺,讲学半年;再向北走到相州(汤阴县),向休法师质疑问难;到赵州,跟深法师学《成实论》(佛教小乘“经部”的要典)。然后才入长安大觉寺,跟岳法师学《俱舍论》(小乘“一切有部”的要典)。这些佛教经典的学习,在他不但耳听一遍就能完全懂得其中旨趣,目过一次就能记在心,并且还能深入钻研,领会到大家所见不到的道理。当时长安有常、辩两大德,号为佛学权威,声驰海外,从学如云,都对他特加称赏,赞为佛门“千里驹”。因此学徒侧目,誉满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