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远征西南行

万里远征西南行

1637年(崇祯十年)4月,徐霞客溯湘江而上,经过宁、祁阳到永州,进入广西,进行他最后一次探险旅行,也是成就最大的一次活动——西南之行。二年里,他从广西的桂林、阳朔、柳州、南宁,经贵州的都匀、贵阳、安顺,到达云南的曲靖、昆明、晋宁、腾越,在祖国大西南的山山水水,留下他探险旅行的足迹,也留下他战胜一次又一次危险和困难的记载。

在桂林屏风山,徐霞客发现一个山洞,洞口有记文一则,徐霞客想抄录下来,作为日后研究的资料。可那记文刻在石壁上。又生满苔藓很多字模糊而无法认清。他一出洞后就向一农户借梯,想再入洞抄写。那农户怕他弄坏梯子,迟疑着不肯应允,徐霞客再三央求,并脱下衣服作抵押,才借到了梯子。他扛着梯子入洞,终于看清了记文。当他转身抄录时,由于梯脚在岩石上滑动,连人带梯一齐倒了下来,头和膝盖都受了伤,流血不止,但徐霞客顾不上察看伤口,爬出来架好梯子,终于把这则记文全抄了下来。在桂林铜钱岩,由于同行的静闻和尚和顾仆生病,他只身一人去探寻。登上山崖后,只见遍地野草丛生,无路可走。他就用手杖和雨伞探路,用手把杂乱的棘蔓分开。一步步登上了岩顶。在那儿他尽情地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后,正待下山,只听见有人高喊:“站住,别走。”他起先以为是呼喊别人,自顾走他的路。岂料那喊声更急,回头一看,一群人追了上来。徐霞客不禁心慌起来,担心又碰上了坏人。那群人追上他,将他团团围住,查问了半天。原来那群人也是游客,见徐霞客孤身一到处转悠,还疑心他是坏人呢。徐霞客虚惊一场,待下山后尚觉心悸。

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一行进入一个山洞,洞内光线昏暗,他们点起蜡烛照明。突然有人惊呼:“蛇!蛇!”大家举目望去,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横卧跟前。那大蛇的蛇头蛇尾都藏在岩石中,因此也搞不清到底有多长。那蛇横卧在入洞的必经之路上,一动也不动。大家担心:入洞一定要从蛇身上跨过去,万一脚步声惊动大蛇,被它缠住就没命了。但是徐霞客被洞内的奇景所吸引,主张从蛇身上跨过去。他率先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跨过蛇身,同行者也一一如法炮制。出洞时,又依然如此跨过。那大蛇居然一动也不动,可徐霞客一行人人手心捏着一把冷汗。

在真仙岩,徐霞客还冒了次大险。在一处悬崖上,他一时找不到下来的路,急得团团转。忽然他发现在悬崖上有一道裂缝,宽仅一尺五寸。他就想:若是用手足撑着裂缝的二壁,也许能一步步下来。他就试着如此下来。可没撑几下。便感到体力不支,手脚酸软。想再上去已不可能;撑在那儿不动,也知道坚持不了多久。他想迟早都要掉下去,不如趁尚有些体力时溜下去。徐霞客把两眼一闭,放松手脚,人就很快地往下溜滑。快到崖底时,他不失时机地伸出手足往壁上一撑,这样大大减轻了落地的重量。从三丈多的悬崖上直溜下来,居然没受一点伤。事后,他还风趣地说:“这法乃势穷所生,非文学可至也。”在云南点苍山,徐霞客差点被深潭淹死。在游览清碧溪时,一时找不到路,而同行者已走到前边,他一时心急;想沿着水槽边走过去。那水槽长年被山水冲刷,又腻又滑,他一不小心竟跌入水槽中。水流十分湍急,以至连人带水冲出了水槽,直落一丈多高的深潭。徐霞客保持镇静,拼全力浮出水面,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爬上一块大岩石。同行者都认为他此番凶多吉少,一边惊呼,一边找到潭边,看见徐霞客居然平安无事,还悠闲从容地在岩石上晾晒衣服,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喊出:“万幸,万幸。”

在云南腾冲的截臬峰,徐霞客发现在悬崖上有一山洞,想上去可没有路,若离去又放过了这么好的探险机会。他考虑一下,叫仆人在下边守住行李,独自向上攀去。那悬崖极陡峭,爬了不到半里地竟没有容足的地方,全靠双手拉扯着草根,把着石头向上。可那些草根承担不了人的重量。那些山石又大多风化,一用力就成了碎片。徐霞客身处悬崖半腰上,上也难下亦难。当时,徐霞客自己也觉得平生所历之险境,都比不上此时之险。幸亏徐霞客在危险面前十分镇定,先站稳,慢慢地空出一手一足,试探着尚未风化的山石,抓住这石块,再空出另一手一足,寻找新的能容手足之地。他手足酸软,几次差点跌下悬崖,凭着一股毅力,和长期登山探险的经验,就这样一步步接近洞口。

徐霞客在西南探险的生涯中,在克服一个个困难,摆脱一次次险境的同时,还须经常与生活中的磨难作斗争。没地方投宿,常常“与猪畜同秽”,“与牛图为邻”;旅资不足,绝粮之事也常常发生,甚至脱下裙、袜,挑在竿上在街头拍卖,以换一顿饭吃。被窃被骗的事也经常遇到。在途径广西庆远时,碰到一名自称王贵的人,跟着徐霞客好几天,一定要给徐霞客当挑夫,结伴到云南去。徐霞客经不住他的苦苦央求,又看他长得还较老实本分,就收下了他。同行的时间一长,那王贵发现了徐霞客藏旅费的秘密。原来徐霞客怕路上不安全,把几两黄金放在盛盐的竹筒里,王贵就起了歹心。行至贵阳时,王贵一大早起来,取走黄金后逃之夭夭。使徐霞客不得不节衣缩食,维持余下的旅程开支。

在贵州的普安州,徐霞客又一次被盗。本来已很拮据的旅费,又被店主偷去。至此,徐霞客身无分文,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几乎陷入绝境。幸亏同住客店的一位湖北客人,虽与徐霞客素不相识,得知此情况后,深为徐霞客的探险精神所感动,出资援助,才解了燃眉之急。在云南鸡足山,那是徐霞客探险旅行的最后一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跟随徐霞客探险旅行二年多,平时形影不离的姓顾的仆人,见徐霞客一心探险,毫无归意,还准备从云南入川,不禁动摇起来、趁徐霞客不在之际,打开箱笼,把钱财与贵重物品席卷一空,一人逃回家中去了。有人劝徐霞客把他追回来,他摇摇头说;“人各有志,不得强求。”想到二年来的日日夜夜,二人虽名为主仆,实为旅行伴侣,今日如此分手,不禁暗自伤心。

徐霞客以50岁的高龄而万里西行,栉风沐雨,长途跋涉,生活条件又十分艰苦,使他的体质不断下降。特别是一直随他旅行的静闻和尚,在南宁病故,使他悲痛不已。加上西南地区气候多变,水土不服,疾病常常折磨着徐霞客。他的膝盖层经常受伤而红肿;他的双足,常常被草鞋磨破;引起感染以致高烧不止。在云南鸡足山,他还得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全身生满红疹,奇痒难受。苦于无药。后在当地居民指点下,经常用一种野草浸水后熏蒸,才慢慢痊愈。

由于徐霞客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勉强完成了丽江土司请他撰写的《鸡足山志》后,再也无力进行新的探险旅行。于1640年(崇祯十三年)初动身回家,经湖北黄冈等地,颠簸了150多天,终于回到了汀明老家。徐霞客躺倒在家中的病榻上,30多年的辛苦奔波把他累垮了,对于一个献身于探险旅行的人来说,这是多大的痛苦。由于病重,徐霞客整天卧床不起。连来客也无法会见。伴随着他的是放在床前那一块块在旅途上采集的岩石标本。看看它们,一生深险旅行中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他为自己走遍大半个中国、把毕生精力献给探险事业而自豪。也为自己尚有许多事情没做完而遗憾。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重新站立起来,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无穷的奥秘。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这位杰出的大探险家、大地理学家,怀着未竟之志永远合上了双眼,享年56岁。在他临终时,手中还紧紧地攥着两块岩石标本。

他走了,但是他留给后人的是一份宝贵的科学遗产。30多年的探险旅行生涯中,他记下了60多万字的日记,经后人整理成书,即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此书被称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科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是徐霞客为科学而探险、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的结晶。他用清新奇丽的文字、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而且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我国古代系统研究地表岩溶地貌和洞穴学的先驱。他的研究成果,在考察范围、考察时间、科学内容、科学思想等各个方面,均领先于世界各国。他的游记,无论在气象气候、山川河道、动植物分布、民俗风情等领域,都有其突出的贡献。他的探险考察,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的许多不足谬误之处,开拓了许多直至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分支科学。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宝藏。

徐霞客不愧为一位我国、也是世界杰出的大探险家、大科学家。他那种勇于探险、不求名位,把一生献给科学事业的精神,像一道不灭的彩虹,永远横卧在南汤歧,激励着多少代炎黄子孙,沿着他那踏踏实实的足迹,向科学的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