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布兰特·伊杰斯
2025年09月26日
伊斯布兰特·伊杰斯
(约1660年—?)
1682年,俄国有一位新沙皇登基,他就是后来十分出名的“彼得大帝”。当时俄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接触。
彼得深知要使自己的帝国兴盛,就必须开始与东方和西方诸国通商。俄罗斯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产自西伯利亚的毛皮,尤其是貂皮。但是,俄国的猎人和商人活动于中亚细亚。俄国和中国之间在这一带的边界不很明确,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小的摩擦常常蕴含着演变成一场战争的危险因素。因此,1689年彼得大帝决定派遣使者与中国人签订条约。他挑选了一位富有经验的丹麦旅行家——伊斯布兰特·伊杰斯,由他率领一队人马长途跋涉前往目的地。伊杰斯又邀请荷兰画家科内利乌斯·德·布鲁因同行。
他们经中亚细亚到达了接近中、俄、蒙交界的涅尔琴斯克(尼布楚),在那里与中方代表团会见,法国罗马基督教神父担任翻译。结果双方签订了条约(即是俄尼布楚条约——译注),所划定的区域使俄中双方的猎人便于捕猎。
伊杰斯完成任务后,仍继续勘探帝国的东部,直到1694年回到俄国。他写了一本关于此次旅行的书,并于1704年出版。
这位协助中、俄两国签订条约的法国罗马基督教神父,是17世纪时法国耶稣会派往中国神父中的一位,他们欲将基督教传入东方。这些神父大大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这个十分神秘国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