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淇安办公室

刘淇安办公室

马六儿笔挺地站在刘淇安办公桌前:“报告司令,引爆装置已安装完毕。这是开启引爆装置的钥匙和密码,请您收好。”说完,双手郑重地递上钥匙和密码。

刘淇安接过钥匙和密码,对马六儿不无赞赏:“马营长,干得不错!记得上次钟副官长说的话吗?”

马六儿:“报告司令,属下记得!”

刘淇安:“嗯,一定要守口如瓶,用生命担保,不得向任何外人泄露!”

马六儿:“是!属下铭记在心!”

刘淇安:“好,去吧。”

“是!”马六转身离去。

刘淇安拿起话筒:“小黎呀,你叫一下钟副官长,一块过来。”

钟子威和黎靖“报告”进入刘淇安办公室。

刘淇安:“我把你们两个叫过来,是告诉你们,马营长已经把炸药引爆装置安装好了,就在我的卧室里,这是钥匙和密码。你们跟我来。”

钟子威和黎靖随刘淇安走进刘淇安办公室套间卧室。

在卧室一角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个四十公分见方的绿色铁皮箱门,门上印着红色“TNT”字样。刘淇安把钥匙递给钟子威:“打开!”

钟子威用钥匙打开铁皮门,一个圆形红色按钮展现在眼前。按钮下方是十位数字的小键盘。

刘淇安掂了掂手中写有密码的卡片,颇有感触地说:“这小小的卡片分量重于泰山啊!只要我按照密码启动这个红色按钮,整个青岛将在瞬间化为灰烬……”

刘淇安关闭铁门,然后对钟子威和黎靖说:“这钥匙和密码,放在机要室的保密柜里,由小黎具体保管。你们俩要对钥匙和密码共同负责,千万不要旁落他人之手!出了问题,我拿你们两个问罪!”

钟子威和黎靖:“是!”

刘淇安:“小黎呀,你去吧,我想单独跟钟副官长聊聊。”

黎靖走后,刘淇安和钟子威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刘淇安:“子威呀,我早就看出,你是国父中山先生的虔诚追随者,而且对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颇有研究,心得良多。今天,我们除去繁缛礼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者心诚,言者无罪,咱们推心置腹地好好聊一回,好吗?”

钟子威:“司令,在您面前,我说话一向坦诚相见。”

刘淇安点了点头,沉思片刻,轻声道:“子威啊,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军几百万军队,且装备精良,怎么到头来落得个如此下场?难道我们践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错了吗?难道‘共产主义’比‘三民主义’更得中国民众的心?”

钟子威:“司令,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种历史的思考。”

刘淇安一边吸着雪茄,一边沉思着:“是啊,沉重的话题,历史的思考……”

钟子威:“司令,我对‘共产主义’知之甚少,不敢妄言;但对‘三民主义’倒是有些粗浅认识。我觉得,不是我们践行‘三民主义’错了。我们的错误恰恰是没有很好地践行‘三民主义’,或者说,是偏离了‘三民主义’。中山先生的遗嘱,在我们党国,在我们国军中,究竟有没有忠实地践行?将来还能不能践行?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国的复兴,关系到我们将来还能不能重返大陆,重新一统中华九州的大问题。”

刘淇安听到这里,一双眼睛熠熠闪光:“子威,你跟我想到一块了!我还真的闹不明白,我刘淇安当年满腔热血,胸怀大志,从山东峄县老家奔赴上海,投考黄埔军校,为的就是追随中山先生,尊崇‘三民主义’。二十多年来,我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精忠报国,战功赫赫,没想到,如今,我竟然成了孤岛之将,只能躲到弹丸之地苟延残喘,这到底是怎么闹的?”

钟子威:“是啊,这的确是个令人痛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决策者们,没有很好地执行,甚至是背离了‘国父’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背离了四万万五千万民众的意愿,背离了人间正道,所以,只能是一步步走向没落,步历代封建王朝之后尘……”

刘淇安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声调有些颤抖,“从党国建国至今,才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相当于人的青壮年时期,理应更加成熟,更富有活力;可是,如今却日暮穷途、江河日下……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钟子威:“司令,我是学历史的,在大学期间,我就认真地研读了‘国父’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山先生说,民族主义,就是要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求得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解放,对内实行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要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国父’在其遗嘱中,再次阐述了其深刻内涵,即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而民生,即民众求生存,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归结到底,历史的重心是民生。司令,‘国父’的‘三民主义’,是可以把落后的中国带向富强,把羸弱的民族带向复兴,把贫穷的民众带向富足的治国良策呀!”

刘淇安认真地倾听着钟子威的阐释,不住地点着头。

钟子威:“司令,我党国的日益衰败,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如今的决策者们背离了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宗旨,置四万万五千万民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代表了四大家族的一己私利,这样的王朝和军队,岂能不被广大民众所唾弃?司令,恕我直言,委座执政二十多年来,嘴上喊的是‘三民主义’,实际行的却是封建专制,把中国的政权、军权、财权牢牢控制在蒋、宋、孔、陈四人手中,哪还管广大平民百姓的死活?中山先生如果在天有知,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刘淇安默默地点点头,没有搭腔。

钟子威:“司令,我以为,中山先生的‘民生’,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党国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解决中国四亿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本就没想落实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工人有工做’的遗嘱。您看看眼下,青岛城里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工厂倒闭,通货膨胀,衣食紧缺,民不聊生,一大包金圆券买不到一个烧饼,街头上随处可见饿死冻死的流浪儿童,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心寒啊!”

刘淇安听到这里,站起身来,来回踱步,沉默不语。

钟子威:“司令,反观共党,他们虽然不信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但是,他们的做法却恰恰是在践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所以,他们赢得了民心。比如说,他们的‘打土豪、分田地’,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中国最棘手的问题,这也是他们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忙里偷闲研究了共产党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他们从井冈山到陕甘宁,再到夺取大半个中国,靠的就是解决了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的问题。司令,你想,一个农民,共党给了他土地,他能不感恩、能不为他们卖命吗?据我所知,短短三年时间,许世友在胶东农民中,滚雪球似的拉起了三个纵队,现在的围城部队中,大部分是胶东的农民子弟。所以说,谁忠实地践行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解决好民生问题,谁就能得民心、得天下。”

刘淇安停住脚步,拉开窗帘,面向窗外,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民生,民心,天下……”

钟子威看了看刘淇安,继续道:“没有民生,民权、民族也就无从谈起了。按照中山先生的意愿,民众百姓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最应该拥有话语权。一个国家,如果平民百姓没有了说话的权利,久而久之,他们终将要爆发。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司令,你看,现在青岛的百姓,因为不满‘民生’的现状,又没有话语权,所以,他们就采取请愿、罢课、游行、示威等手段,宣泄他们的愤怒和不满。然而,他们遭到的却是驱逐和镇压……”

刘淇安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钟子威,拍着自己的真皮靠背椅:“子威,我问你,如果让你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你能改变这种局面吗?”。

钟子威:“司令,老实讲,眼前这种局面,积重难返,一时很难改变。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必须尽快地回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上来,在司令南撤之前,以‘民生’为重,尊重青岛大众百姓的意愿,为青岛民众多做几件好事儿、善事儿。”

刘淇安:“我倒是想做几件老百姓欢迎的事情。可是眼下,共军大兵压境,盟军袖手旁观,我军朝不保夕。这兵荒马乱的,我哪有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做事呀?”

钟子威:“有!”

刘淇安:“有?”

钟子威:“对,有!”

刘淇安:“快说说看!”

钟子威:“司令,这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冒死向司令进一言。”

刘淇安:“子威,看你说的。一开始我就有言在先,今天我们知无不言,言者无罪。说吧!”

钟子威:“司令,眼下,您能为青岛民众做的最大的好事,十分简单,那就是,马营长刚刚安装好的炸毁青岛的引爆装置,您永远不要用手去按动它的红色按钮!”

刘淇安震惊地看着钟子威。

钟子威“嚯”地站起身来,望着办公室正面墙上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几个遒劲的大字,抬起右臂,庄重地行军礼。而后,把军礼缓缓转向刘淇安,恳切地说:“司令,保住‘东方瑞士’青岛,保护好九十八万青岛百姓的生命财产,保护好来自世界三十六个国家一千九百多侨民的安全,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啊!”

刘淇安定定地望着钟子威殷切的目光和意味深长的军礼,又慢慢地把身体转向中山先生的题词,凝神思索着,半晌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