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这些彩色的鳞片互相堆积,形成了美丽的图案。不同的色彩和光线曲折,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样貌。蝴蝶的体色一般比较鲜艳,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种多样)。
蝴蝶的幼虫绝大多数取食开花植物,其中许多是农林生产中的重要害虫,然而蝴蝶成虫则以花蜜、水果以及植物的汁液等为食。它们生有长管状的口器,可以伸入花中觅食,同时还能传花授粉。
因为刚出生的幼虫个头太小,根本没有到远处捕食的能力。所以蝴蝶通常把卵产在靠近植物叶子的地方,这样刚孵出来的幼虫就可以轻松地得到食物。
蝴蝶可以通过视觉来辨认同类,但它们更多的则是依靠嗅觉。蝴蝶在空中用舞姿表达爱意,同时使用一种叫“信息素”的芳香化学物质来吸引异性。
蝴蝶是喜欢阳光的一类昆虫,多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大量的蝴蝶和蛾类昆虫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长的可达11个月,短的只有2~3个星期。在这段时间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则忙于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
据估计,地球上约分布有20万种蝴蝶,但真正被人类发现的种类只有12万种,而且每种蝴蝶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纹。
因为人类对环境过度破坏,过度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和触媒,已经大大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许多物种正在逐渐消亡而许多目前还没被发现的种类将永远不再出现。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不同种类的蝴蝶摄食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并且它们的食性非常广泛。有的蝴蝶喜欢吸食花蜜,有的蝴蝶则不吸食花蜜而喜欢吸食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等。
蝴蝶的变态
蝴蝶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昆虫,但它们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是这么美丽,而是要经历一个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完全变态过程。
蝴蝶一次产卵的数量从几百个到几千个不等,卵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散产于枝梢、芽苞、叶片等暴露的地方。卵的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红、黄、蓝、绿、白等多种颜色。卵期一般来说都很短,夏季一般为3天,秋季一般为7~10天。卵在壳内发育到一定时期则会变为幼虫。幼虫体弱细长,表面很光滑,绝大多数对植物的种子或树木有危害。幼虫每蜕一次皮便会增加一个龄期,经过五个龄期便长大了。当进入最后一个龄期时,幼虫便开始化蛹吐丝做蛹。
蛹期是蝴蝶的转变期,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羽化”。蛹期结束时,蝴蝶便会破蛹而出,一只体态优美、色彩斑斓的蝴蝶就这样产生了。蝴蝶的生命从产卵开始,经过幼虫、蛹期到成蝶死亡,长的达1年,短的仅1个月,而从羽化到死亡只有短短7天时间。这段时间对蝴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因为在这短暂的7天中,它们既要忙着获取营养,又要忙着寻找异性交配、产卵,以繁衍后代,延续种族。
蝴蝶变态的过程中充满了许多危险,为了能够生存下来,成虫、毛虫或蛹都有独特的自我保护方法,依靠身上的刺状鳞甲或摆出威胁性的动作来吓退进攻者,成虫则以自身的警戒色来警告敌人。
向太阳取暖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到外界温度的支配,当温度降低时,它们的活动也就会停止。
在早春或深秋的清晨,我们常能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更清楚。当阳光照射到大地上时,各种各样的蝴蝶都在活跃地四处飞舞。如果太阳忽然被云层遮住,蝴蝶的活动也就会立刻停止。刹那间,我们甚至连一只蝴蝶的踪影都看不到。而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会像之前一样活跃,像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真的非常有趣。
蝴蝶的生活区域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都不尽相同,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习性。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生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至于雄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巅是多种蝴蝶的聚集场所,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经常活动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似乎不愿意离开家门一步,而甘愿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