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

跳蚤

跳蚤又被称为“虼蚤”、“虼蚤子”。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寄居在哺乳类动物的身上,少数寄居在鸟类身上。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属完全变态昆虫。

身上有许多倒长着的硬毛,可以帮助它们在寄生动物的毛内行动。它们还有2条强壮的后腿,因而善于跳跃,能跳近26厘米高。跳蚤通常在找到寄居对象后就不再离开,两天后就能排卵。雌虫把卵产在有灰尘的角落、墙壁及地板的缝隙里,有时也产在动物身上,随着动物的活动而落地或迁移,所以,在消灭跳蚤时,要把墙壁和地上的孔洞用石灰或泥填平。

跳蚤的卵呈白色,大约4~5天后就能孵化出白色无足的幼虫,幼虫以灰尘中的有机物质和跳蚤的粪便为食。两星期后,幼虫就能吐出丝和灰尘黏结成茧并在里面化蛹,再过两星期,跳蚤就从茧里出来了。

古老的跳蚤

跳蚤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祖先生有翅膀。但现有的跳蚤在发育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也观察不出它们有过翅膀的迹象。考古学家在琥珀的沉积物中发现了跳蚤化石,这说明至少在4000万年以前跳蚤就已经存在了。它们不停地繁殖,并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的跳蚤有1 600种,1976年《美国百科全书》中记载的跳蚤已有11000种。

超凡的能力

跳蚤具有非凡的跳跃能力,有些跳蚤能跳出几乎相当于自己身长200倍的距离。如果人类也有这样的跳跃能力,那我们将能跳340米左右。跳蚤还是个“大力士”,它们能搬动比自己体重80倍的物体。

寄生生活

有的跳蚤寄生在人身上,有的寄生在狗、猫、鼠、鸡、燕子等不同动物的身上。跳蚤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却很相像,并且都非常适应这种寄生的生活方式。

跳蚤的体型略呈椭圆形,没有颈部,两侧光滑,这样便于它们寄生在兽毛的根部、禽类的羽毛或人贴身的内衣上。它们的脚上有很细的爪,当它们要走过寄主皮肤的光滑处时,这些爪子可以使它们抓牢而不致掉下去。

一只雌跳蚤每次产卵十几到二十几个,在整个繁殖期内可以产卵500个。白色椭圆形的卵从寄主身上滚落下来,通常聚在毛毯下面或有灰尘的地方,然后孵化成蛆样的幼虫。幼虫以蔬菜和动物的粪便为食,之后开始作茧,最后成虫就会从里面钻出来。

寄生在人身上的跳蚤可以活518天;寄生在老鼠身上的可以活345天。俄罗斯有一种跳蚤能活1487天,是跳蚤中寿命最长的一种。

吸食血液

跳蚤的头部较小,除了一对眼睛和触角外,还“装备”了一套锐利的皮肤“凿孔器”,用来在寄主身上“穿孔”吸血。跳蚤的腹部后端背面,生有一个奇怪的器官,称为“感觉板”。板上有几个开口,开口处有刚毛伸出。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是跳蚤用来感觉温度、气流、化学物质和光线照射等外部环境的器官。如果它被破坏,跳蚤就无法附在寄主身上生活了。

当跳蚤在叮咬时,会向受害者体内注入一种特殊的物质,阻碍血液凝结,这就是形成炎性肿块的原因,它使哺乳动物、鸟类或人类产生想挠痒的感觉。

对人体的危害

皮肤容易过敏的人群被跳蚤咬后,可能会导致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尤其在夏季,家里若养有猫、狗等宠物,就会比较容易滋生跳蚤等寄生虫,人体被咬过后就容易得季节性湿疹。

跳蚤鼠疫杆菌是引起鼠疫的一种很小的杆菌。这种菌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鼠蚤)传染给人类。跳蚤吸食鼠疫患者的血液后,胃中充满了鼠疫杆菌,食道被细菌阻塞。它们虽是鼠蚤,但有时也咬人。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人血时,血液会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杆菌就在这时进入人体,使人患上鼠疫。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有可能把粪便排在人的皮肤上,其中也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因为被咬部位发痒,搔痒时会将鼠疫细菌带入微细的伤口,也能使人患上鼠疫。

跳蚤能传染给人类很多严重疾病,是斑疹、伤寒等的传播者和鼠疫的直接媒介。人患鼠疫的死亡率非常高,1347年,整个欧洲鼠疫蔓延,致使许多城镇人烟绝迹,3年的时间共夺去了2 500万人的生命。

小知识

被跳蚤咬后又疼又痒的原因

跳蚤是一种吸血性昆虫。它们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的伤口虽然很小,但却让人又疼又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跳蚤为了能够顺畅地吸到人的鲜血,在咬人时,会先把它们的唾液注进人体皮肤上的伤口。这种唾液有抗凝血的作用,能使鲜血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虽然跳蚤的唾液非常少,但正是这极少的唾液里的抗凝血材料,才让人觉得疼痒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