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蝉

蚱蝉

蚱蝉又名“黑蝉”、“知了”,体长约45毫米,翅展约125毫米,全身漆黑,有光泽。头部横宽,中央向下凹陷,颜面顶端及侧缘为淡黄褐色。有1对复眼,大而横宽,呈淡黄褐色,3个单眼,位于复眼中央,呈三角形排列。触角短小,位于复眼前方。前胸背板的两侧边缘略扩大,中胸背板有2个隐约可见的呈淡赤褐色的锥形斑。翅2对,透明有反光,翅脉为红色,前缘为淡黄褐色,翅基室的1/3为黑色,亚前缘室呈黑色,并有1个呈淡黄褐色的斑点,后翅基部的2/5为黑色。雄虫具鸣器,雌虫无。有3对足,为淡黄褐色,腿节上的条纹、胫节基部及端部均为黑色。腹部各节为黑色,末端略尖,呈钝角。雄虫腹盖发达,外缘呈弧形隆起;腹盖的外缘与后缘、各腹节的后缘以及分布在腹面分散的点,均为淡黄褐色。雌虫腹盖不发达,产卵器明显。

蚱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夏天较常见,多生活在低海拔甚至城市的边缘地区。雄蝉从清晨开始至傍晚鸣叫不休。在炎热的夏季天气晴朗时,它们总是不知疲倦地在树上高声鸣叫,经常是一蝉鸣叫,群蝉应和。蚱蝉在杨、柳、枫、榆、槐等阔叶树和多种木本树木及果树上,以其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木汁液为生。

我国许多地区的人们都有食用蚱蝉及其若虫的喜好,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蚱蝉不仅可以用来食用,其成虫、若虫和蝉蜕也是著名的中药材,主治感冒、咽喉肿痛、破伤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