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蝉又叫“知了”,属于半翅目蝉科。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蝉的翅膀基部为黑褐色,喜欢用针刺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在土中,吸取树根汁液,对树木有害。但是,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不同的阶段。卵产在树上,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又重新回到树上。蝉的幼虫生活在土里,以植物的根为食,在地下生活4年之后就会钻出地面。蝉能够非常准确地确定时间,在地下恰到好处地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过渡生长,并适时离开地下爬到地面。
会鸣叫的蝉是雄蝉,它们的发音器官在腹基部,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到共鸣的作用,所以它们的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做“双鼓手”的蝉。它们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蝉鸣就是由此抖动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中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吸引雌蝉来交配。雄蝉的叫声在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会死去。
蝉是不完全变态昆虫。蝉喜欢将卵产在干枯的树枝上,每次约产300~400个。卵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直到来年夏天才会孵出幼虫。幼虫很小,就像小鱼。它们用鳍一样的前足支撑纤弱的身体,从树皮的缝隙中爬出来,开始蜕皮。蜕下的皮会形成一条有黏性的长丝,丝的一端连着小如芝麻的幼虫。幼虫在这根丝线上先尽情地享受一次日光浴,等身体变硬后,就会顺着垂下的丝线滑落到地面,寻找柔软潮湿的地方,开始漫长的地下生活。此时,它们靠吮吸地下植物根中的汁液生长发育。幼蝉在洞中要待上若干年,最长的可达17年。发育成熟的幼蝉,会在夏季的傍晚爬出地面,沿树干爬到树上,开始蜕皮。旧皮从背部裂开,头部先钻出来,然后是腿和翅膀,最后它们会在空中翻转,使最后的连接点脱离,同时前爪及时钩住旧皮,蜕化为带翅膀的成虫。
另外,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意思是说古人常以蝉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