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蜻蜓

蜻蜓属于蜻蜓目,是肉食类昆虫,以蚊子、苍蝇和其他小型昆虫为食。蜻蜓对农田作物的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蜻蜓捕捉食物的方法,和别的昆虫不大相同。当它们在空中飞翔,遇到前方有食物可以捕捉时,就会立刻把6只脚向前方伸展开,它们的每只脚上都生有无数细小而锐利的尖刺,就像步兵准备冲锋时步枪上的刺刀一样,它们的6只脚合拢起来时,就像一只小笼子,当它们朝着飞翔的小昆虫加速猛冲过去的时候,小昆虫就会被捕捉到用6只脚合拢成的“笼子”里。然后蜻蜓就可以从容地享受它们的美餐了。

俗话说的“蜻蜓点水”实际上指的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产卵时,会在小河边或者池塘里的水草上,把尾尖贴在水面上,一点一点地用尾尖点水。有些种类的雄性蜻蜓,在雌性蜻蜓产卵时,还会充当“助产士”,飞翔在雌性蜻蜓的上方,用尾尖勾住雌性蜻蜓的头部,全力以赴地拖着雌性蜻蜓到水面或水草上排卵。

蜻蜓排出的卵不久后就会孵化成幼虫,外形很像一只大肚子蜘蛛,叫做“水虿”。水虿要在水里过很长时间的爬行生活,而后,它们就会长成成虫。成虫仅仅能活1~8月。尽管如此,它们在昆虫中还是要算长寿的。

小知识

蜻蜓与仿生学

1903年,人类发明了飞机。据说,人类最初萌生制造飞机的想法是受到了蜻蜓的启发。

飞机研制成功后不久,科学家想要不断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这时,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飞机在飞行时,两个机翼会发生剧烈的振动,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颤振”。这种剧烈的颤振往往会造成翼折人亡的恶性事故。

如何才能消除这种颤振现象呢?科学家们在始终都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不由得又想到了蜻蜓。既然飞机是仿照蜻蜓制成的,那么,消除颤振的方法也一定能在蜻蜓的身上找到。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蜻蜓为什么是昆虫界的飞行冠军?它们在急速飞行时,翅膀为什么不会因振动而折断?科学家们在对蜻蜓进行反复的研究后,终于发现了隐藏在蜻蜓翅膀上的秘密。

蜻蜓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颜色较深的角质加厚区,叫“色素斑”。看起来像一颗小痣,所以又称“翅痣”。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切除了蜻蜓翅膀上这个特殊的翅痣,但并没有损坏蜻蜓翅膀的其他部位,然后再把它放回天空。这时,他们发现这只没有了翅痣的蜻蜓虽然还能飞行,但却像酒鬼似的摇摇晃晃。

原来,正是“翅痣”的角质组织才消除了蜻蜓在飞行时的颤振现象。

找到原因后,飞机设计师模拟蜻蜓的“翅痣”,在现代飞机机翼的末端前缘装置了一块类似的“加厚区”。果然,加厚区就像翅痣一样消除了飞机的颤振现象,从而使飞机在飞行时能始终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