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

蝼蛄

蝼蛄,俗称“拉拉蛄”、“土狗”等,属直翅目蝼蛄科,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全世界已知约有50种,我国已知的有4种。

蝼蛄身体狭长,头小,呈圆锥形,具有咀嚼式口器,1对复眼小而突出,在它们之间,长有1对椭圆形的单眼,前胸背板为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在3对足中,前足生得非常奇特,像把铲子,粗短扁阔,胫节上还长有4颗大型耙状利齿,好比钉耙,在掘洞时又铲又耙,掘洞的效率非常高。前足内侧有一处裂缝为听觉器官。在2对翅膀中,前翅短小略呈革质,薄大的下翅收在下方成一长束状。

蝼蛄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均善于游泳。雄虫能鸣,通过翅膀的摩擦发出“咕咕”的鸣声,以吸引雌虫。

昆虫学家为了消灭蝼蛄,常采用声音引诱法,先将雄蝼蛄唱的情歌录下来,然后在晚间于田野中以大音节进行播放,以便消灭闻声而来的大批雌性蝼蛄。但他们发现嵝蛄的“歌声”竟然也有方言,不同地方的蝼蛄叫声是不一样的。

蝼蛄通常栖息于地下,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常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在昆虫世界里,一生都过着地下生活的只有蝼蛄。但是,它们并不是不能飞翔。夏季,它们喜欢潮湿润泽的地方,所以它们产卵大多聚集在水稻田埂、菜圃地里以及池塘、水坑等积水洼地的附近。越冬的时候,它们却要寻找干燥的地方。越冬以后,又会飞往潮湿的地方。雌蝼蛄在产完卵后,它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蝼蛄是农业的害虫之一,它们喜欢吃发芽的种子,咬断农作物的幼根、嫩茎,造成缺苗断垄,苗大后,咬食作物的根部使其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它们喜欢在表土层穿行,往往会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温暖湿润、多腐殖质、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粪肥的地块受蝼蛄的危害更严重。

在建造“家园”时,它们往往会从地面的一端挖到另一端,构成一条纵横交错的地下交通网,洞中套洞,洞洞相连。在通道中途还筑有产卵房、育婴室、储粮仓等。它们也常专门挑选松软的土地进行挖掘,当遇到坚硬的地方它们就会避开,所以它们所挖掘的通道都是弯弯曲曲的。有了这样的家,它们就能在温暖湿润的地下度过漫长而舒服的冬天了。

另外,蝼蛄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干燥的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