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土石方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

9.1.2 土石方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

微课:土石方清单工程量计算

1.挖一般土石方

(1)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以体积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排地表水、土方开挖、围护(挡土板)及拆除、基底钎探、场地运输。

(3)计算方法。

1)场地平整可采用平均开挖深度乘以开挖面积的计算方法。

2)开挖线起伏变化不大时,采用方格网法的计算方法。方格网法的计算公式见表4-7。

(4)横截面法。横截面法适用于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或者狭长、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形,常见的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横截面形式有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和不填不挖路基。

根据路基横截面图(道路逐桩或施工横断面图)可以计算每个截面处的挖方/填方面积,取两相邻截面挖方/填方面积的平均值乘以相邻截面之间的中心线长度,计算相邻两截面间的挖方/填方工程量,合计可得整条道路的挖方/填方工程量。

横截面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i,Aj——两相邻设计断面面积;

Li,j——两相邻设计断面之间的距离。

2.挖沟槽土石方

(1)计算规则。原地面线以下按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原地面平均高至槽坑底高度)以体积计算,如图9-1所示。

图9-1 沟槽挖土方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工石方开挖,围护、支撑,场内运输,平整、夯实。

(3)计算方法。

式中 V——沟槽挖方体积(m3);

B——管基或垫层宽度,无垫层或基础时按管道外径计算(m);

L——管基长度(m);

H1——原地面线平均标高(m);

H2——沟槽底平均标高(m)。

3.挖基坑土石方

(1)计算规则。原地面线以下按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原地面线平均标高至坑底高度)以体积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土石方开挖,围护、支撑,场内运输,平整、夯实。

(3)计算方法。

式中 V——基坑挖土体积(m3);

b——基坑底宽,即原地面线以下的构筑物最大宽度(m);

a——基坑底长,即原地面线以下的构筑物最大长度(m);

H——基坑原地面线平均标高(m);

h——基坑底平均标高(m)。

4.暗挖土方

(1)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断面乘以长度以体积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围护、支撑,洞内运输,场内运输。

5.挖淤泥、流砂

(1)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的位置及界限以体积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挖淤泥,场内运输。

6.回填方

(1)计算规则。

1)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2)按挖方清单项目工程量减基础、构筑物埋入体积加原地面线至设计要求标高间的体积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填方和压实。

7.余方弃置

(1)计算规则。按挖方清单项目工程量减利用回填方体积(正数)计算。

(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余方点装料运输至弃置点。

8.有关说明

(1)挖方应按天然密实度体积计算,填方应按压实后体积计算。

(2)沟槽、基坑、一般土石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宽7m 以内,底长大于底宽3倍以上应按沟槽计算。

2)底长小于底宽3倍以下,底面积在150m2 以内,应按基坑计算。

3)超过上述范围,应按一般土石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