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简介
《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这本书是由王求主 编创作的,《声音的回响: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共有344章节
1
编委会
主 任:王 求 副主任:赵忠颖 周然毅 成 员:王 求 赵忠颖 潘晓闻 周然毅 陈富清 李 宏 丁文奎 主 编:王 求 副主编:赵忠颖 周然毅 编辑部主...
2
序 言 人民广播 时代之声
范卫平 人民广播走过了80年不凡历程。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陕北延安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这一天被定...
3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序 言 人民广播 时代之声 一、特稿 新型广播的探索与实践 一、广播自信和声音优势的缘起 二、广播体系的调整和探索 (一)频率结构的优化 (二)...
4
一、特稿
...
5
新型广播的探索与实践
阎晓明 今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80华诞,作为人民广播事业诞生标志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迎来了80岁生日。1940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央人民广播...
6
一、广播自信和声音优势的缘起
21世纪开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人类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媒体首当其冲受到颠覆性的冲击,求变求新赶上潮流成为传媒行业的急迫心态,其中不乏茫然和焦虑,广播自...
7
二、广播体系的调整和探索
2015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诞生75周年。此时的中央台拥有17套广播频率,4个网站、互联网电视和众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有在建的广播云平台,报纸刊物……虽然形态...
8
(一)频率结构的优化
传统广播板块突出国家电台功能是大家的共识。中央台传统广播的结构由时政、经济、综艺、音乐4大类构成,这4类也是覆盖面比较广的频率。但央广还有港、台、民族、高速公路...
9
(二)覆盖理念的转变
频率覆盖是传统广播的基础。类似于报纸的发行,只有覆盖到位听众才能收到信息。但与报纸发行不同的是,报纸可以直接投递到读者,而广播信号即便覆盖到位也需要通过收音机才...
10
(三)新媒体的布局
中央台的新媒体怎么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融合发展就没有基础。 依托央广网的技术和体制建设新媒体,这是形成的第一个共识。如果重建新媒体队伍,央...
11
三、声音产品的探索
无论广播自信还是声音优势、融合发展,最终要看出了什么样的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段时间,围绕“声音”举全台之力下了不少功夫,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探索。破题之...
12
四、体制改革的破题
媒体要过好互联网关,关键是要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体制。传统广电媒体机构最大特点是以中心为单位,完成采编播的全部环节,台层面对全台新闻业务没有指挥协调机制。带来的问...
13
八十年 三个群
张振华 2020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80周年,明年则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80周年。 人民广播走过了80年,我在其中...
14
一、原清志和其他的“老外”们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二战正酣。在亚洲战场上,为了适应对日作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1年12月3日首开了以侵华日军为对象的日语广播。这就...
15
二、曾虹和她的归侨同事们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得许多热血华侨青年毅然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光是到国际台工作的,先后就有来自18个国家的203位归侨青年。来自越南的曾虹就是其中一位。 由...
16
三、胡安·荷塞及像他一样的听众们
今年由于疫情,整个生活都摁下了暂停键。经过半年多的等待,一些国家的足球赛终于开场,但为了安全起见,场内没有观众。这使我想起当年我曾经说过的一个比喻。 我说,如果...
17
国庆这一天
杨 波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纪念日在紧张的等待中到来了,这一天我要带领中央电台直播组到天安门广场直播上午的国庆50周年纪念大会和晚上的联欢晚会。为...
18
九十年代的几件事
胡占凡 人过80叫高寿,广播80正当年。 说起“想当年”,只会说些小事,大事记不准,容易说错。 与资深业者相比,我在广播业的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短。县里,省里,到...
19
广播常在 声声不息
王 求 1982年9月,我由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新闻组做编辑工作,到2015年8月退出岗位,为新中国广播事业服务超过30年。盛逢中...
20
创建联盟 形成合力
2007年底,我刚任台长不到半年,中央台在北京召集42家省级及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台开座谈会,我在会上表达的观点,引发了大家共鸣:广播的区域性特点,在生存空间和媒体...
21
锐意创新 改革发展
2008年,中央台明确了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为战略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推出众多创新举措,推动事业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始于2008年的新...
22
不断探索 致力融合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在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国...
23
一、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始终存有争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是我国最早的红色广播机构。它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在战火硝烟中...
24
二、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半途中断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重大自然灾害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灾区民众与电视、报纸、网络的接触被阻隔...
25
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来稿
...
26
广播时政新闻的变革与创新
刘振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时政新闻,这一新闻报道领域的敏感区也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革。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广播时政新闻报道40余年的老记者,...
27
一
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客观上对做好时政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要做好广播时政报道、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就需要在报道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进行变革乃至创新。然而,长期以来,...
28
二
时政新闻在我国新闻报道中举足重轻,决定了时政新闻改革在整个新闻改革和新闻媒体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政报道长期以来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其形式是不可变、不能打破的...
29
泪洒西花厅
刘振敏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生活了59年。 一生只在这一个单位,从事一种业务,发了一辈子政治外事广播新闻。 几十年的记者生涯,我见过世界上不知多少位女国王...
30
第一次走进邓大姐家
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中南海西花厅。“文化大革命”后,周总理和邓大姐的外事活动搬到人民大会堂。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西花厅交公了,他的东西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