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社会责任担当驱动“绿色频率”改革

媒体社会责任担当驱动“绿色频率”改革

“绿色频率”改革的核心是广播内容的改革,剥离医疗广告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个举措在当时的广西电台来说堪比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但电台媒体人克服了困难,履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担当,完成了全台频率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全国各广播电台医疗广告高速发展的10多年。2008年,广西电台广告收入中80%为医疗药品、保健品专题广告,工商广告收入不到1000万。看似繁荣红火的医疗广告给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同时显现:媒体影响力几近为零,广播队伍面临巨大的危机,高品质的受众群体和广告客户不断流失。

医疗专题广告除了形式单一、可听性差,更重要的是其中难以避免地掺杂虚假宣传,而节目的“医疗广告化”也侵占了大量黄金时段,采编播人员业务水平不断下滑,单位时间的营收效益却很低,广播渐渐失去主流听众和话语权,甚至连广播人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认为如此依赖医疗专题广告的饮鸩止渴经营模式,“长此以往,台将不台,更何谈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电台人下决心要彻底进行全频率改革,提出“全力打造绿色频率品牌,实现广播发展新突破”的目标,在全台内实行机制改革、管理改革、经营改革、内容制作改革。

全面取消医疗专题广告,重构频率内容,各频率在改革之初都经历了阵痛。改革头半年,广西文艺广播所有员工没有一分钱绩效,原来创收98%来自医疗专题的广西教育广播没有任何广告收入,大家凭着一腔热血开办节目经营频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这些频率凭借给听众带来的全新的听感,颠覆了原有的广播形态,掀起了收听热潮,广告额呈井喷式发展。教育广播改革三年后,广告收入增长了10倍。

广西电台全面取消医疗药品、保健品专题广告,完成频率改革后,整体公信力不断回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双赢。听众纷纷来电、来信赞扬广西电台取消医疗专题广告的做法。广西电台各频率进入良性运营轨道,《八颗牙齿晒太阳》《悦来悦乐》《大海现场秀》等一批精品化栏目在广西美誉度高、受众广泛,衍生的动画、微电影、广播剧、剧场真人秀等多元媒体开发同样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随着广西媒介影响力的加强,各频率承担了更多的全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形象宣传及政策推广宣传任务等。广西综合广播《阳光在线》栏目被政府部门作为联系群众的方式,写入自治区纪委工作报告;“970女主播”因为深入人心的概念群体形象和良好的公益声誉,成为“广西环江申遗”“广西预防艾滋病”“不让毒品进我家”“关爱儿童成长家庭教育”等公益宣传的形象代言人;广西交通广播在南宁市首先倡导“礼让斑马线,先文明先点赞”公益行动,不仅获得了具有公益意识的广告主的青睐,活动最后成为政府倡导全社会参与的活动,彰显了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广播内容足够优秀,媒体影响力持续扩大,品牌效应不断叠加,投放广告的商家也大幅增加。一些广告客户原来仅在一个频率投放广告,“绿色频率”改革后在5套频率全面投放。以中国移动为例,投放的广告额度由原来的几十万增加到500万。2012年广西电台全台收入首次过亿,达到11412万;2013年全台纯工商广告收入增长到13827万,比2009年改革之初的广告收入增长了2.7倍。2018年,广西电台广告收入达到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