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引领党的民族宣传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民族语言节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托总台的雄厚资源,推动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1.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头条工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民族语言宣传阵地上的最强音。
民族语言节目中心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以领袖的高度就是宣传报道追求的高度为标准,传播领袖思想,强化喉舌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头条工程”。总台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时政报道和新媒体产品,民族语言节目中心第一时间安排翻译推送,始终确保做到少数民族语言新媒体全国首发,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民族语言宣传阵地上的最强音。
2018年7月1日,民族语言节目推出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版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由中心层面统一统筹规划,各语言部负责人审定、校对、审听,各语言部编播一线骨干倾情演绎,广播、网络、公众号同步播发。以精准的翻译、精良的制作,让少数民族群众读到、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亲切感人的知青生活,感受人民领袖为人民的初心。
2018年,五种民族语言节目精准翻译了《习近平和母亲》《习近平和彭丽媛:这就是爱的样子》《致父亲——习近平与父亲的家国情》《彭丽媛在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及系列报道《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稿件,并在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推送发布,让少数民族受众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2018年、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自主策划推出了原创报道《习近平,各族人民的好领袖》《石榴籽的情怀--我想对总书记说》,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爱戴人民领袖的肺腑心声。《习近平,各族人民的好领袖》集纳了正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苗族、维吾尔族、赫哲族、彝族等7位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的声音,通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在内蒙古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考察十八洞苗族村、考察新疆喀什、看望黑龙江八岔乡赫哲族群众、考察四川凉山彝族山村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少数民族群众、深深牵挂少数民族同胞温饱冷暖的感人情怀,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人民领袖的肺腑心声。《中国民族广播CNR》微信公众号推出后,阅读量超10万人次。中宣部《两会舆情通报》第七期《国内主要媒体精彩看点》在第一条摘选了该报道的信息反馈,称赞报道有特色,效果好。
2019年10月,五种民族语言微信公号推出视频《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民族语言字幕版),当天阅读量再创新高。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民族语言节目及时翻译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聚焦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领袖风采,在少数民族受众中引发较好反响。
2020年父亲节,五种民族语言微信平台翻译推送总台特稿《共同的牵挂》《背影》,反映了习仲勋、习近平父子同心、一脉相承、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怀,一天内阅读总量超过11万。
2.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4套广播频率、5种民族语言网站全面改版升级,融合传播优势充分彰显。
根据总台“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和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的要求,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成立了专项小组从各方面推进改版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至少15次座谈会、研讨会,参会的专家和员工超过400人次;民族语言节目中心设计了改版调查问卷,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建议;派人到一些知名网站及对象地区门户网站进行调研。2019年7月,改版方案几易其稿,如期完成。
改版方案改变各语言独自编排节目这一沿袭了70年的做法,打破传统民族语言广播的观念和形态束缚,强化对民族语言新闻宣传的规律性认识,确立了“强调统一性,兼顾差异化”原则,对广播节目进行了全新设计。《学习时间》栏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方略和用典解读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热搜》栏目以先网后台、移动优先、融合互动为特点,向新媒体要热度,向广播要深度,向听众要关注度。《行进中国2019》栏目把握时代脉络,传播时代声音,挖掘时代特色,用民族语言和权威声音记录时代中国的历史脚步。《声动民族风》栏目打造民族文艺品牌,唱响新时代的民族旋律。
为适应少数民族群众的新需求、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新期待,改版工作加快包含蒙、藏、维、哈、朝5种民族语言的中国民族广播网全面改版升级,推动向移动端多平台传播转移,以视觉为核心制定技术规范。调整5种民族语言微信公号发播模式,统一美工技术标准。核心目标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把新媒体新平台建设好运用好”等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积极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积极配合“央视频”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传统节目传播优势向新媒体延伸,加快形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影音交融、多姿多彩的节目形态,不断培养、强化视频制作能力,不断增强传播效果,加快提升民族语言节目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
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成立之前,长达60多年的核心工作任务是做广播节目,视频节目制作鲜有触及。2019年9月改版前,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每年制作短视频不超过30条,且质量和传播力都不高。改版后10个月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初,共制作短视频近900条,视频质量和传播效果稳步提升。在视频制作中坚持以效果为导向,注重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呈现,有效扩大了传播效果。目前,民族语言节目中心除了在云听上有实时的音频节目呈现外,在“央视频”上注册了9个账号,月均浏览量6.25万。其中维吾尔语《百科全说》曾一度排名央视频账号第27位。据统计,在2020年6月8日~14日的一周时间内,民族语言节目中心9个“央视频”账号共上传短视频57个,总播放量7万+,视频数量和播放量均创新高。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推出6集原创视频报道《中国制度,民族复兴的保障》,总时长110分钟,在央视频、五种民族语言微信公号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发,总阅读量30万。
2020年的7月1日,由民族语言节目中心乌鲁木齐编辑部拍摄制作的视频节目《总台民族语言中心主播放歌庆七一》被央视新闻转发后,获得较好反响,得到总台领导的肯定。
2020年7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民族语言节目中心陆续推出一批聚焦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原创短视频产品,包括藏语《飘香四溢的藏香产业》,哈萨克语《不负韶华——最美奋斗者》,蒙古语《以“铁”的担当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等,都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所属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微信公众账号于2014年开通,在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微信公众平台中影响力稳居首位。2019年9月高质量发展改版前,5个平台总用户量68万,月浏览量1000万。截至2020年6月,5个平台总用户量108万(接近目标用户总人口的4.5%),月浏览量超过3000万。
3.总台丰富的优质节目资源为民族语言节目带来勃勃生机,精耕品牌节目,发挥翻译特色,民族语言节目影响力倍增。
总台成立后,优质独家的节目资源,包括时政和精品节目资源,成为民族语言节目翻译推送的重要内容。这种“二次传播”不仅扩大了总台报道的覆盖范围,也极大提升了民族语言节目影响力,成为改版后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9年10月,在总台的统一部署下,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推出4K直播电影《此时此刻 国庆70周年盛典》民族语言版,充分发挥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优势和央视频制作团队优势,用民族语言的电影再现新中国70周年盛典,让少数民族观众通过本民族语言体验祖国母亲70年华诞盛典所独有的亲切感,让少数民族同胞共同感受伟大祖国70年来的繁荣和富强,增强民族幸福感和自豪感,激发中华各族儿女由衷的爱国热情。
2020年以来,民族语言翻译推送《央视快评》《国际锐评》《大湾区之声热评》等专栏稿件200多篇。《“译”彩纷呈》《经典咏流传》等栏目凭借民族语言节目中心的翻译力量,充分利用总台的内容优势,用民族语言精心演绎制作,实现总台精品栏目和精品内容的二次传播。《我们走在大路上》《天使日记》等重要节目也全部完整译制推出。
可以说,总台精品的翻译制作让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潜力在改版后得到巨大释放,总台独家精品内容加上精准化翻译面向广大民族地区受众实现了二次传播,强强联合呈现出1+1>2的传播效果。
4.在特殊时期、特殊节点,充分发挥民族领域“定音锤”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在涉疆涉藏舆论斗争的各个重要节点,民族语言节目中心始终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舆论斗争最前沿,适时推出重点报道,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开展斗争,营造于我有利的舆论环境,在特殊时期、特殊节点发挥了民族领域“定音锤”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针对美国等西方媒体对新疆教培中心的恶意抹黑,2019年4月,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推出原创维吾尔语短视频《重新启程》。这是维吾尔语记者第一次进入教培中心采访,也是教培中心学员第一次用民族语言接受采访。作品通过学员及其家人的讲述,展示了教培中心的真实面貌和取得的积极效果,有力驳斥了美国等西方媒体的无端指责。
2019年,我国先后发布《〈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以及人权保障〉白皮书》《〈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维吾尔语节目、哈萨克语节目及时在重点新闻栏目进行翻译解读并在新媒体端推送,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受众在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到白皮书的内容。
2020年6月,CGTN推出纪录片《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民族语言节目中心对其第一时间组织完整翻译制作,推出维吾尔语版和哈萨克语版,用事实真相击碎谣言,一天内总阅读量超过9万。之前几部涉疆纪录片,民族语言节目中心在实现精准化译制推出后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涉藏报道中,每年藏历新年,用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独家录制“十一世班禅藏历新年祝福”。该报道已经成为涉藏工作重点省和海外众多藏族群众的新年期盼,消除达赖集团的诋毁和污蔑,有效压缩了达赖集团的影响空间。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引导中,民族语言新媒体报道用人文关怀抚平焦虑,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再次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5种民族语言微信公众号在疫情防控报道中全面刷新了历史数据。特别是维吾尔语节目拍摄制作的有关疫情防控的微视频《主播点评》(维吾尔语播报+汉语字幕),在维吾尔语微信公众号和央视频维吾尔语《百科全说》栏目同步推送,仅除夕到初四就有2条视频微信阅读量超过40万、7条视频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