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人民广播所走过的80年,成就绝不止事业规模扩大或节目栏目增多等量化指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战争时期的人民广播着眼“对外”,以争取和团结最大多数民众为目标。作为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言人,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广播像是孜孜不倦的宣传员,以发动和教育群众,实现一个个既定的政治与经济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广播成了大众生活的日常媒介,还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升级迭代,成为弥漫在网络世界的直接呈现的“中国声音”。在人民广播不断“变身”的历史背后,则是其坚守如一的价值理念——本文认为,着眼大局,顺时而变,注意用新的方式方法,以信息交流推动共识凝聚,以知识传播促进民众发展,齐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人民广播之魂,其理应作为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加以传承。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注释
①还有一种说法,“X”是当时国际规定的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英文字母,“NCR”是New Chinese Radio即“新中国广播”的英文缩写。
②陆定一:《延安广播电台一周岁》《解放日报》1946年9月5日第4版
③《大家都来说话——XNCR周年纪念广播》《解放日报》1946年9月5日第4版。
④《延安新华社广播颠倒黑白,十二战区参谋处发表声明》,《西北日报》1945年11月4日第二版。
⑤《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57年3月25日版。
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2.12.01),选自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编内部资料《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文件选编》,第3页。
⑦《为了欢度五一》《人民日报》1957年5月1日版。
⑧《梅益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文件选编》,第17页。
⑨梅益:《让广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文件选编》,第65页。
⑩梅益:《让广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文件选编》,第74页。
⑪项佐涛:《阶级的人、经济的人、全面发展中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制度设计基点的变迁》《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
⑫王巨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调查综述(1983年——1985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第571页。
⑬Bertolt Radio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A Talk of the function of radio,转引自[英]汤姆.斯丹迪奇著,林华译,《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