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地质构造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系青藏高原的东缘,属印度地台北缘和东缘的早加里东褶皱带。地层发育较为完全,自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的三叠系、朱罗系、白垩系;新生代的第三系、第四系都有出露。下古生代变质岩及时代不明的变质岩分布较广,中生代沉积岩广布怒江流域一带,新生代的黏土、冲积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及宽谷地带,侵入岩则沿弧形构造带最为发育。其大地构造位置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山构造域。由东西向至南北向转折的部位,又是受欧亚大陆与冈瓦纳古陆所夹持的强烈活动地带。褶皱、断裂、地震、火山、地热等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境内横断山脉及三江(怒江、澜沧江、龙江)峡谷,构成独特的岭谷相间地形。北部和西北部为高中山宽谷盆地:西部燕山期大量岩浆侵入,地壳活动强烈,到第三纪多次火山喷发,火山熔岩台地广布;中南部为中山峡谷和低山丘陵盆地。
保山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m,最高海拔3780.9m,平均海拔1800m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市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m。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芒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m。河谷深切,山峦起伏,土地破碎。高中山峡谷与低山丘陵盆地相间排列,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组合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山间盆地、火山熔岩台地和峡谷构成。
(一)山间盆地(坝子)
全市境内河流多沿断裂带强烈下切,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山川相间,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有耕地面积1500亩(1亩≈666.67m2)以上的坝子99个,面积208.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08%,坝子面积略高于全省。其中,10万亩以上的坝子5个,5万~10万亩的坝子7个,1万~5万亩的坝子23个,1万亩以下的坝子64个,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22.49万亩。这些坝子分布在海拔535~2000m,跨移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三个热量带。所处生境优裕,光热、水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壤多为第四系黏土,洪积、冲积物和现代冲积堆积物;土层深厚、肥沃,垦殖年代较早。是全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二)中低山丘陵
保山市系怒江、澜沧江、龙江分水岭。大的山体均与河流平行呈南北走向。高黎贡山由北往南逐步向西南延伸,地貌以高黎贡山为轴往西南、东南缓降。低山、丘陵交错在中山与山间盆地、河流冲积台地之间。例如:保山市的蒲缥、辛街、西邑、丙麻;施甸县的姚关、摆榔、水长;昌宁县的耈街、漭水、温泉;龙陵县的镇安、勐糯、象达、平达;腾冲市的打苴、上营、芒棒等。形成较为典型的剥蚀中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在1500~2500m。面积1241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3.20%。主要土壤类型,横断山脉以东多为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石灰土、红壤、红黄壤、黄壤和一部分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横断山以西,多为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母质发育的红黄壤、黄壤和黄棕壤。
低山:低山与中山相连,起伏较大,海拔相对高度250~500m,坡度15°~40°,原生植被大部分遭到破坏,现有林木主要是常绿阔叶萌生林和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次生杂木林、冲刷严重的地段多为灌丛草坡。
丘陵:海拔相对高度在80~250m,顶部浑圆,起伏较小,坡度一般在8°~25°,大部分已垦殖为农地。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油茶、香果、核桃及竹类;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和荞麦。这一带是保山市旱粮和经济林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全市农业的主体部分。
(三)火山熔岩台地
火山熔岩台地,主要分布在腾冲市境内,以腾冲市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处于横断山脉纵谷区与德宏州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上。剧烈的地壳运动,造成新生代多次火山喷发。在中部的和顺、北部的云华、马站、公平形成了壮观的火山群、火山湖和火山堰塞坝。熔岩流和熔岩台地广布腾冲中部、中北部和中南部地区。面积约为11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2%。除火山锥体、熔岩流因土层薄不宜农耕外,台地大部分已垦殖为农地,是保山市重要的土地资源。
(四)高中山宽谷
保山市地形由北向南东倾斜。高、中山集中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海拔3000~3780.4m的山峰就有28座,由北向西北组成了一个倒“山”字形。西部的高黎贡山、竹叶山、五台山、尖高山、狼牙山、姊妹山等为依洛瓦底江源头。由于岩性不同,河流弯曲多变,切割程度不同,在瑞滇河、固东河、明光河、龙江、叠水河形成很多串珠式的宽谷盆地或冲积坝子33个。面积8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8%,其中,10万亩以上的盆地1个,4万亩以上的6个。土壤除少数火山灰土外,大部分为第四纪冲积土和现代洪积物,土地平整肥沃,是我区粮、油的商品基地。
横断山以东,怒江在高黎贡山与怒山夹持下,入保山后,河谷逐渐展开,从芒宽—红旗桥形成80km长的宽谷。内有冲积台地和山前洪积扇面积21.8万亩。是本区甘蔗、热带经济林、热带水果、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高中山,海拔2500~3780.4m,面积256.0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69%。这一带原生植被保护尚好,是保山市主要用材林基地。高黎贡山、道人山,海拔3000m以上,山顶平缓,气候寒冷、潮湿,植被以高山杜鹃、性禾本科草为主,土壤为高山草甸土,表层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薄,50cm以下多为半风化的花岗岩、变质岩母质;狼牙山、五台山等,海拔3000~3500m的地带植被为冷杉林。植被被破坏了的地段以丛竹、杜鹃、报春花等灌丛为主,土壤为花岗岩上发育的暗棕壤;魏家大山、大风口、臭水梁子、高梁贡山、狼牙山、大西山、五台山、松子山、大雪山等,海拔2200~3200m的地带,植被有栎类、云南松、华山松,高处有铁杉、云杉分布。森林被破坏的地段、为灌丛草地,在缓坡地带有零星农用轮歇地,土壤为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发育的黄棕壤和棕壤。
(五) 东南和西南中低山峡谷
主要分布在陇川江、怒江、澜沧江的中下游。海拔相对高度500~1500m。山高、谷深、坡陡,水流湍急。谷底宽一般在50~200m。沿谷只有零星耕地。土壤主要由灰岩、石灰岩,砂页岩、花岗岩发育的燥红土、赤红壤、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