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级地

四、四级地

(一)面积、地类、分布区域

1.面积与地类

四级耕地面积94.302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17%。由灌溉水田(44.1115万亩,占本级地的46.77%)、旱地(49.8357万亩,占本级地的52.85%)及少量水浇地(0.3550万亩,占本级地的0.38%)组成。

表5-33 四级地耕地评价单元数及用地类型表

2.分布区域

四级耕地:腾冲市有32.8308万亩,占本级地的34.81%,占保山市的28.03%;隆阳区有20.7701万亩,占本级地的22.03%,占本区的15.55%。

表5-34 四级地县(市、区)统计表

(二)主要属性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以河流阶地为主,面积有83.4826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8.53%。

表5-35 四级地地貌类型统计表

续表5-35

2.坡 度

坡度范围为0°~44°,本级地主要分布在0°~21°,面积有82.2861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7.26%。

表5-36 四级地坡度分级统计表

3.海 拔

海拔范围为600~2400m,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500~1900m,面积有64.6382万亩,占本级耕地的68.55%。详见下表。

表5-37 四级地海拔分级统计表

4.灌溉保证率与排涝能力

灌溉保证率80%~90%的分布面积较广,面积有56.4074万亩,占本级耕地的59.82%。

表5-38 四级地灌溉保证率统计表

续表5-38

排涝能力以“中”为主,面积有49.7328万亩,占本级耕地的52.74%。

表5-39 四级地排涝能力统计表

5.耕作土种

耕作土种有暗紫胶泥田、发红田、洪积砂土、黄红泥土、黄泥、黄泡土、砾质棕黄泥、泥炭土田、泥田、泥质灰塘土、泥质棕红土、青砂泥田、砂泥田、砂田、砂燥红土、砂质棕红土、山红泥土、山砂红土、山棕红土、棕褐红土、棕红砂土、棕红土、棕黄红泥土、棕黄红土、棕黄泥土、棕黄油红土、棕油红土等98个土种。其中砂泥田最多,面积有9.2905万亩,占本级耕地的9.85%。

表5-40 四级地土种统计表

续表5-40

续表5-40

续表5-40

6.土壤主要属性

土壤属性情况:有机质平均值为35.25g/kg;全氮平均值为2.01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89.58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31.47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06.94mg/kg;有效锌平均值为1.79mg/kg;水溶态硼平均值为0.35mg/kg;交换性镁平均值为183.70mg/kg;有效钼平均值为0.26mg/kg;耕层厚度平均值为18.68cm。

表5-41 四级地土壤属性统计表

表5-42 四级地养分分级统计表

表5-42

表5-42

(三)特征、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

本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1900m的河流低阶地和起伏河流高阶地上。属保山市中肥力农田,主要由灌溉水田(占本级地的46.78%)和旱地(占本级地的52.85%)组成。本级地土层厚、坡度小、质地结构差,气候条件中等。土壤养分含量丰富,灌溉条件较好,能排能灌。作物一年一熟或两熟,产量中高产。

存在问题:一是农作与栽培土地利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保水保肥性较低;二是管理上不够精细,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三是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但含量不协调,地块间养分差异较大;四是土壤有轻度侵蚀,地下水位高,排灌系统不健全,有旱情和涝情威胁。

改良利用:通过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加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本设施建设力度;以改良土壤低产障碍因素为主,因地制宜地改种适宜作物,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