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2.63万亩,产量145.61万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千亿斤增粮、糖料蔗核心基地、烟水配套、耕地保护等项目,大力推广节肥、节药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累计建成171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310万亩。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中药材、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生猪、肉牛和花卉八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331.23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43.01万亩,产量3.28万吨,综合产值66.01亿元;茶叶面积68.3万亩,总产量5.38万吨,综合产值64.59亿元;咖啡面积13.64万亩,产量2.03万吨,综合产值10.53亿元;蔬菜种植面积67.53万亩,产量95.67万吨,综合产值49.13亿元;水果种植面积28.24万亩,产量18.85万吨,综合产值12.14亿元;花卉14.62万亩,综合产值53.87亿元;投产桑园面积15.3万亩,养蚕12.4万张,蚕茧产量1.2万吨,产值4.68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7.6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3.9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9.05亿元。
(三)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2019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15.26亿元,肉类总产量38.34万吨,禽蛋产量1.02万吨,牛奶产量9000吨。出栏生猪376万头、肉牛21.05万头、肉羊64.62万只、家禽1188万羽,年末存栏生猪271万头、肉牛68.73万头、肉羊63.15万只、家禽730.84万羽。
(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推进
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643.35万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推进顺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单位12444个、235.71万人。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耕地规模流转面积达52.4万亩。
(五)农特产品发展链条不断延伸
按照“规模化、工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工程,着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累计达225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197.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6.75亿元。
(六)规模农业示范区不断壮大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截至目前,示范区共流转土地11.61万亩,完成标准化种植(改造)9.98万亩,建成核心区3.8万亩。
(七)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提高
一是全面推进藏粮于技战略。杂交玉米良种率达98%以上,大麦良种率达97%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1%。二是抓实病虫害科学防治,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以上。
(八)农业品牌不断升级
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腾冲市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隆阳、昌宁分别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咖啡和茶叶特色县。“绿色食品牌”名品名企大幅增加,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龙腾沧江”牌茶入选“十大名茶”,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美洲大蠊”、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制紫皮石斛切片”入选“十大名药材”,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
(九)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圆满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1.67%,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68.66%,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村庄绿化率达2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
(十)绿色农业不断发展
一是实现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8.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以上,农药利用率40%以上。二是有效提升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7.9%;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83%。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种植业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2%,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