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十级地
(一)面积、地类、分布区域
1.面积与地类
十级耕地面积有14.272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90%。由灌溉水田(0.0017万亩,占本级地的0.01%)和旱地(14.27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90%,占本级地的99.99%)组成。
表5-93 十级地耕地类型统计表
2.分布区域
十级耕地:隆阳区面积有6.2780万亩,占本级地的43.99%,占本区的4.70%。
表5-94 十级地县(市、区)统计表
(二)主要属性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以中山、起伏河流高阶地和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为主,面积有10.3016万亩,占本级耕地的72.18%。
表5-95 十级地地貌类型统计表
续表5-95
2. 坡 度
坡度范围为0°~47°,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9°以上,面积有10.0130万亩,占本级地的70.16%。
表5-96 十级地坡度分级统计表
3. 海 拔
海拔范围为1300~2900m,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900~2400m,面积有11.8092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2.74%。
表5-97 十级地海拔分级统计表
4. 灌溉保证率与排涝能力
灌溉保证率为40%~50%的分布面积较广,面积有5.4615万亩,占本级耕地的38.27%。
表5-98 十级地灌溉保证率统计表
排涝能力以“较强”为主,面积有8.1520万亩,占本级耕地的57.12%。
表5-99 十级地排涝能力统计表
5. 耕作土种
土种有黄大土、黄红末香土、黄泥、黄砂泥土、黄砂土、灰黄砂泥土、灰泡泥、砾质黄土、砾质棕黄泥、泥质灰塘土、山棕红土、小黄红土、小黄泥土、小黄砂土、羊肝土、羊毛砂土、窑泥土、棕红土、棕黄油红土、棕油红土45个土种。其中山棕红土最多,面积有3.2102万亩,占本级耕地的22.49%。
表5-100 十级地土种统计表
续表5-100
6. 土壤主要属性
土壤属性情况:有机质平均值为33.94g/kg;全氮平均值为1.90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88.61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28.14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4.41mg/kg;有效锌平均值为2.36mg/kg;水溶态硼平均值为0.33mg/kg;交换性镁平均值为232.58mg/kg;有效钼平均值为0.23mg/kg;耕层厚度平均值为18.14cm。
表5-101 十级地土壤属性统计表
表5-102 十级地养分分级统计表
续表5-102
续表5-102
(三)特征、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
本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400m的中山、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和起伏河流高阶地上,海拔>2000m的有10.9761万亩,占本级地的76.91%;坡度>15°的耕地面积有12.9912万亩,占本级地的91.03%,其中坡度>25°的耕地有3.8092万亩,占本级地的26.69%;本级地属低产耕地,肥力低,几乎全为旱地,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富,灌溉保证率低,排涝能力较强。
存在问题:一是本级地几乎全为旱地,耕地土层浅薄,下层石子较多,冲刷严重,心土裸露,灌溉保证率较低;二是气候较冷、有严重的旱寒等灾害威胁;三是坡度陡,养分含量不协调;四是交通不便,离村庄远,施肥管理差。
改良利用:对于坡度较陡的旱地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还林、还牧;增大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茶、桑、果经济园林及山林特产;山地以保护发展水土保持林、薪炭林、水源林为主,注重茶、桑、梨、桃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