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水稻土

十一、水稻土

水稻土是在人为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改变了原来母质土壤的成土过程所发育成的一个土类。由于人为施肥影响进行的物质积累,以及干湿交替,氧化还原过程中进行的可溶性物质的水溶移动与脱水淀积,或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形成了水稻土独特的剖面构型与土壤属性。耕地面积有171.36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84%。有潜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

表2-96 水稻土亚类分类系统表 单位:万亩

(一)潜育型水稻土

潜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坝子边缘的凹地或箐沟地带,这类稻田,地势平坦,排水不良,土层深厚肥沃,灌溉条件较好,也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精耕细作水平和施肥水平较高,是我区稻麦两熟的高产、稳产地区。还有一部分稻田分布在丘陵阶梯台地上,这类稻田土层较浅,土壤肥力较低,水源条件也较差,是属于靠天吃饭的雷响田,只要在今后改善排灌条件,多施有机肥,逐步培肥土壤,产量可以逐年增高。耕地面积有11.556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5%。有灰红泥田和青砂泥田两个土属。

1.灰红泥田

灰红泥田发育于红壤性母质,而多处于低平位置,均具有潜育层段。耕地面积有0.70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4%。有灰红胶泥田和灰红冷浸田两个耕作土种。

灰红胶泥田:耕地面积有0.36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7%。主要分布在龙陵县,土质黏重,保肥力强,质地坚硬,难耕作。处于温凉地区的为低产田,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可种双季稻。其理化性状如下:

灰红胶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中,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97 灰红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灰红冷浸田:耕地面积有0.34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7%。由于土壤水、热、肥、气不协调,还原物质多,养分释放慢,前期不发苗,水稻产量低。其理化性状如下:

灰红冷浸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较缺,速效钾含量中。

表2-98 灰红冷浸田理化性状表

2.青砂泥田

青砂泥田发育于冲积湖积性母质,分布地形有冲积湖积的坝区,低洼或湖滨低平地带;洪积扇前沿的地下潜流浸出部位。由于地形低平,静水沉积较多,质地较细。耕地面积有10.84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1%。有发红田、冷浸田、青鸡粪土田、青胶泥田、青泥炭土田、青泥田、青砂泥田和青砂田八个耕作土种。

发红田:耕地面积有0.96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20%。主要分布在昌宁县、施甸县和腾冲市,土壤的潜水位高,稀糊浮烂,耕作很困难,通透性差,土温低,有机质分解转化慢,还原物质多,严重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致使水稻产量低。主要障碍是水,如果能把田面填高,水位降低,可变成高产水稻田。其理化性状如下:

发红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99 发红田理化性状表

冷浸田:耕地面积有2.689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55%。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冷浸田所在的地方,地势低洼周围较荫蔽,地下水或地表水难以排除或是上下左右有龙洞泉水长期浸入或是河流两岸水库坝塘沟脚等地方。冷浸田除了泥烂、低温气少以外,还有大量铁的氧化物和硫化氢气体,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由于还原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微生物活动受抑制,作物需要的养分不能及时供应,所以水稻产量较低。其理化性状如下:

冷浸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00 冷浸田理化性状表

续表2-100

青鸡粪土田:耕地面积有0.40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8%。主要分布于腾冲市的河源低平地带,降水多,排水困难,原为沼泽,后开垦为稻田。地下水位高,土温低,通气差,栽后秧苗不易返青,有效肥力低,为一熟稻田。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鸡粪土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01 青鸡粪土田理化性状表

青胶泥田:耕地面积有2.63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54%。主要分布在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各地地势较低湖盆坝子或山间盆地的低凹处。土壤质地细腻、黏重,不易散垡化泥。耕层厚度一般为19cm,呈灰黄色,黏壤土块状结构。排水困难,地下水高,易涝,通透性差,气热不足。秧苗返青后易坐秋发红,肥力中等,一年一熟或两熟。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胶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02 青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青泥炭土田:耕地面积有0.73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5%。主要分布在昌宁县和腾冲市,土层深厚,耕层厚度一般为16cm,呈暗灰色,质地壤土块状结构,地下水位较高,土温低,肥力中等,一年一熟或两熟。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泥炭土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03 青泥炭土田理化性状表

青泥田:耕地面积有1.39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28%。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这种稻田虽然有机质含量丰富,但由于质地黏重,土温低,有机质分解转化困难,还原有毒物质较多,对于水稻根系生长不利,所以产量也不高,群众习惯开深沟,埋地龙、早耕早晒,提高地温,有利于养分分解。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04 青泥田理化性状表

青砂泥田:耕地面积有1.63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33%。主要分布在昌宁县和腾冲市的河流沿岸,该土壤的一般状况是潜水位高,排水不良,耕作层较砂,土温低,有机养分分解转化困难,还原有毒物较多,严重阻碍稻根生长,导致发苗慢,长势弱,产量低。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砂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05 青砂泥田理化性状表

青砂田:耕地面积有0.40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8%。主要分布于腾冲市的山凹田,土层浅,耕层厚度一般为10cm,呈灰白色,地下水位高,肥力低,一年一熟。其理化性状如下:

青砂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06 青砂田理化性状表

(二)淹育型水稻土

淹育型水稻土要分布在坝区和丘陵盆地及沿江河谷。分布在坝区的水稻土,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加上人多土地少劳力充裕,耕作施肥及管理水平较高,是稻麦、稻豆、稻油或稻肥一年两熟的高产稳产的主要地区。但也还有分布在山区少数坡度大灌溉条件差肥力低侵蚀严重的水稻土,单产很低有待进一步搞好农田建设,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单产也是可以逐步提高的。耕地面积为48.602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8%。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的梯田和坝区的高亢地带。有浮泥田、红泥田和紫泥田三个土属。

1.浮泥田

浮泥田发育于冲积湖积物上,广泛分布,集中分布于各类型坝子、山间小盆地,河谷冲积阶地及河漫滩,山麓洪积扇前沿平缓部。耕地面积有6.51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2%。有黄浮泥田、黄砂田和黄酸白泥田三个耕作土种。

黄浮泥田:耕地面积有2.848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58%。主要分布在昌宁县的河流冲积坝,浮沙泥田整体呈中性反应,土壤全剖面无石灰反应,该土在0~15cm的耕作层为黄灰色,粉砂壤质地,粒状结构;在15~100cm处的心土层为灰白色,砂壤质地,块状结构,该土一般爽水易耕,土质疏松,通透性较好,但保肥性差,耕层厚薄不一,属于中下等肥力稻田。部分地方施肥水平较高,栽培管理水平较先进。其理化性状如下:

黄浮泥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07 黄浮泥田理化性状表

黄砂田:耕地面积有1.69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34%。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龙陵县、腾冲市的河谷地带,土壤整体质地粗糙,含半风化母质多,土层浅薄,土体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有效养分少,但养分分解快,加之这些地区满足灌溉,条件较好,光热充足,所以,作物产量较高。其理化性状如下:

黄砂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08 黄砂田理化性状表

黄酸白泥田:耕地面积有1.97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40%。主要分布在腾冲市,耕层厚度一般为15cm,土层浅,呈灰白色,质地较砂田为细,群众称为蚂蚁砂,渗漏较大,肥力中等,一年两熟。其理化性状如下:

黄酸白泥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09 黄酸白泥田理化性状表

2.红泥田

红泥田多分布在缓坡、坝沿台地或山间小盆地。由于水源缺乏,施肥较少还停留在淹育阶段。耕地面积有39.02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93%。有红胶泥田、红泥田、红砂泥田、红砂田和瘦酸白泥田五个耕作土种。

红胶泥田:耕地面积有8.216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7%。主要分布在龙陵县、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质地黏重,土层较深,保水保肥能力强,难耕作,肥力较高。存在问题是土壤质地黏重,结构差,耕犁困难,耕层浅,土温低,土壤潜在养分难于分解,造成土壤的供肥性能差,这类稻田土必须深翻早晒,增高地温,多施农家肥,利用冬闲种植绿肥,每年施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和石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胶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10 红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续表2-110

红泥田:耕地面积有15.342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2%。该土壤在全市均有分布,红泥田是在红壤母质上直接发育形成的水稻土,随着分布地势平坦,灌溉条件稍好的红泥田,肥力高土层深厚,宜耕性好,在一般耕作施肥管理条件下也有较好的收成,反之分布在地势低洼水利排灌不便的田块则形成冷浸锈水田,有的红泥田则是近年来才新开垦或新改成的水稻田,很大一部分还保留着红壤的部分属性,土层浅肥力低,熟化程度差。对这类田块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速土壤的热化和培肥工作,使产量不断提高。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11 红泥田理化性状表

红砂泥田:耕地面积有8.65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在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市山间的缓坡地带。耕性好、排水好、保水差、淀浆快,适种水稻、蚕豆等。由于分布海拔较高,气温低,水稻易受低温冷害。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砂泥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12 红砂泥田理化性状表

红砂田:耕地面积有6.270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龙陵县、施甸县和腾冲市,这类稻田因开垦年限短,熟化程度低,土层浅,整个坡面含砂粒,结构较差,渗漏大,排灌不良,养分分解慢,作物在分解中常发生缺素症状,肥力中下等,一年两熟。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砂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13 红砂田理化性状表

瘦酸白泥田:耕地面积有0.53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1%。主要分布在昌宁县和施甸县,受水的淋溶或漂洗作用下,一些原来带色素的物质被淋洗后呈白色或黄白色。瘦酸白泥田质地黏重,在优裕的水肥条件下,多年来群众有施用石灰压瘦酸白泥田的经验,不仅降低了酸度,而且有提高土温杀杂草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从增加有机肥入手,才能改良土壤质地结构状况从本质上提高土壤肥力。其理化性状如下:

瘦酸白泥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14 瘦酸白泥田理化性状表

3.紫泥田

紫泥田一般厚层砂岩较少,少有出露,多以薄砂薄页,或薄砂厚页为主。耕地面积有3.06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63%。有紫胶泥田、紫泥田和紫砂田三个耕作土种。

紫胶泥田:耕地面积有0.64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龙陵县、隆阳区和施甸县,质地黏重,难耕作,地下水位底,保水保肥能力好,肥力中上等。其理化性状如下:

紫胶泥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15 紫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紫泥田:耕地面积有1.804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37%。主要分布在昌宁县的中山村有水地带,整体呈微酸反应,土壤全剖面无石灰反应,该土一般质地差,灌水时土粒易分散,干时僵板难耕,保水保肥力较强,潜在肥力高,但耕层浅,土体熟化差。由于这些田块离村近,施肥水平较高,故作物产量适中。其理化性状如下:

紫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16 紫泥田理化性状表

紫砂田:耕地面积有0.620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昌宁县,紫砂田整体呈中性反应,该土的土层多含砾石,质地较粗,土层薄,漏水漏肥,有前劲少后劲,属低肥力稻田。然而,这些稻田所处地势平缓,水利条件好,光热较足,施肥水平较高,故一季作物产量较好。其理化性状如下:

紫砂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17 紫砂田理化性状表

(三)潴育型水稻土

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坝丘陵或排灌条件较好土壤发育程度老的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势平缓,土地发育程度老的地带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由于潴育层还原性铁锰受水淋溶下渗底层被氧化淀积,使土壤出现大量铁锰斑点、斑块、结核,而呈杂色;黏粒盐基也有淋溶淀积,在结耕面上有灰色胶膜出现。干湿交替,土壤龟裂成棱柱状或柱状结构。高产稳产的潴育型水稻土,一般耕作年代较长,熟化程度较高,水分条件较好,养分比较丰富,水、肥、气、热比较协调。耕地面积有111.206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61%。有暗红泥田、暗砂泥田和潮泥田三个土属。

1.暗红泥田

暗红泥田土壤剖面层次分明,锈纹锈斑较明显,可能与铁的含量高有关。颜色受母质影响,有红色、红棕色、红黄色、黄红色等。耕地面积有37.93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2%。有暗红胶泥田、暗红泥田和暗红砂泥田三个耕作土种。

暗红胶泥田:耕地面积有11.148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7%。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市的缓坡丘陵地带,该土壤一般土层深厚,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强,但养分分解慢,前期肥劲来得迟,后劲足,多发老苗不发小苗。宜耕期短,耕作费工,透性尚可,产量中上,由于所处地区热量好,属于中等肥力稻田。其理化性状如下:

暗红胶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18 暗红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暗红泥田:耕地面积有15.630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8%。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龙陵县、隆阳区和腾冲市,坝区分布在离河稍远或河流的下游附近,河水沉积物较细,山区梯田是在石灰岩红壤上发育起来的水稻土。坝区的黄泥田由于精耕细作,施肥水平也较高,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坐水保肥,不择肥,耕作方便,复种指数高,是属于高肥力的田块。山区的黄泥田施肥少,耕层浅,中耕管理差、气温也比坝区低,山区最近几年,部分地改的黄泥田,土壤熟化程度低,产量也不高,此种稻田更应该培肥土壤,加速土壤熟化,才能逐步提高产量。

暗红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19 暗红泥田理化性状表

续表2-119

暗红砂泥田:耕地面积有11.15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7%。主要分布在昌宁县、龙陵县和腾冲市的半山区缓坡地带,有效养分少,这类稻田受侧渗淋溶影响而土色灰白,质地较黏重,不易耕作,淹水后易化泥,属于低肥力稻田。其理化性状如下:

暗红砂泥田养分情况: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20 暗红砂泥田理化性状表

2.暗砂泥田

暗砂泥田一般分布于坝子中部,或洪积扇的下部开阔地,不缺水,不漏水,不渍水。耕地面积有73.01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84%。有暗紫胶泥田、鸡粪土田、胶泥田、泥炭土田、泥田、砂泥田和砂田七个耕作土种。

暗紫胶泥田:耕地面积有0.399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8%。主要分布在隆阳区的村庄周围和坡脚地带,这类稻田土层深厚、质地较黏,地下水位低,土温高,肥力中上,适种作物广。紫胶泥田地处低热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充足,只要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增施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理化性状如下:

暗紫胶泥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中,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21 暗紫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鸡粪土田:耕地面积有8.146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6%。主要分布在昌宁县和施甸县的坝区或半山区的村寨周围,由于分布位置决定了它优越的肥水管理条件和耕作栽培质量,因此不论肥力状况质地结构和耕作性能,远优于其他土种,多数为高产稳产,但也有少数只是高产而不是稳产,特别是在水稻生长期内施肥管理稍有疏忽或不当就会造成泡呛徒长,严重引起病虫害发生而造成减产。其理化性状如下:

鸡粪土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22 鸡粪土田理化性状表

胶泥田:耕地面积有5.82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8%。分布在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的坝区,胶泥田最大特点是质地黏重,耕性差,保水肥力较强,分布在坝区的胶泥田,一般肥力较高,小春种植虽然花工多,难度大,山区的胶泥田,肥力较低,多数栽稻后冬闲,少数种绿肥或豆类产量极低,为了提高胶泥田产量,在改良措施上以增施有机肥或小春多种绿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掺砂性客土改良不良结构,结合施用速效性化肥对提高胶泥田产量是有现实意义的。其理化性状如下:

胶泥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23 胶泥田理化性状表

泥炭土田:耕地面积有4.582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93%。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腾冲市的低平地带,一般距村寨较近,施肥水平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优越,耕作性能良好,一年两熟的高产稳产田块。其理化性状如下:

泥炭土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24 泥炭土田理化性状表

泥田:耕地面积有3.936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80%。主要分布在龙陵县、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海拔700~1600m的冲积坝或河谷沿岸。地下水位高,漂洗严重,土壤颜色多为白色、灰白色,但表土层由于常年深耕施肥、耕层比较疏松肥沃,耕性良好,水、肥、气、热基本协调,属于较高肥力的田块。其理化性状如下:

泥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25 泥田理化性状表

砂泥田:耕地面积有40.33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0%。分布在昌宁县、隆阳区和腾冲市的山区、坝区的河流沿岸,以及坝区的山脚洪积扇上,沙泥田是由于河流或洪水的冲积物所形成的土壤,沙泥田由于周围森林植被较好,山上的枯枝落叶随水而下,沉积在河流沿岸或山脚一带,土壤的自然肥力较高,砂黏适中,耕作方便,耕层多属轻壤,在洪积扇地区和较大河流沿岸的沙泥田在心土层或底土层有砂石层出现,砂石层出现的位置在60cm以内时,形成漏水漏肥,就是群众称的漏沙泥田。其理化性状如下:

砂泥田:耕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126 砂泥田理化性状表

砂田:耕地面积有9.799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9%。主要分布于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和腾冲市的沿河两岸,以及老河改道后的老河床经种水稻后形成的稻田,这种稻田含砂石多,土壤空隙大,通透性强,土质疏松,易耕作,保水保肥性差,耕层浅,但光热充足,水利条件好,通过逐年客土改良,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后质地结构及肥力状况会得到改变,作物产地还可以提高。其理化性状如下:

砂田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27 砂田理化性状表

3.潮泥田

潮泥田耕地面积有0.253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5%。有砂泥田一个耕作土种。

砂泥田:耕地面积有0.253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5%。主要分布在施甸县靠近山脚的部分田块。砂泥田一般质地结构和耕性较为良好,肥力较高,但保水保肥力不及胶泥田,施肥上宜少,部分田耕层以下有砂层,不利于水稻生长,应加以改良。其理化性状如下:

砂泥田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128 砂泥田理化性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