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候条件
保山市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属南、中、北亚热带,北热带等7个气候带。由于地处哀牢山以西,横断山南缘,冬季不受平流降温的影响,夏季不受台风的侵袭,形成独特的西部型亚热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照条件优裕,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垂直气候差异大,气候类型多等特点。
(一)光 照
太阳年平均辐射量处于省内>130kcal/cm2年高值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210小时左右。高黎贡山以东的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由于地处高黎贡山背风坡,云雾少,年日照时数分别为2354小时、2335小时、2272小时,是保山市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高黎贡山以西的腾冲市,龙陵县处于高黎贡山山脉的迎风坡,夏季多阴雨天气,冬春云雾较多,年日照时数分别为2152小时、2070小时,比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少163~237小时。一年之中11月至次年4月,雨日较少,日照时数多,土壤水、热不协调,小春作物旱象突出,对小春作物稳产高产影响很大。5~9月阴雨日数多,日照时数少,往往又伴随着低温,水稻易受低温危害。夏收和秋收期间,日照时数接近全年各旬平均数或略高,只要抓住时机播种或移栽,土壤有干耕晒垡的条件。总体来说全年日照时数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略有偏少,但由于海拔高,空气透明度好,高层大气散射较小,日照短波辐射强,光的质量好。
(二)气 温
保山市气温主要受地形的制约。坝区年平均气温在14.8~15.51℃,潞江坝高达21.3℃。在坝区其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至腾冲市、龙陵县年均温为14.5~14.8℃。山区随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5~0.6℃。随地形变化,等温线的分布和山脉等高线走向趋势基本一致。
气温的年变化。冬季平均气温在8℃以上;1月平均气温:坝区7.2~14.1℃,山区3℃,高山区-8℃;7~9月平均气温:高黎贡山以西为19.5℃,以东为20.2℃,极端最高温30.1~32.3℃。≥10℃的活动积温4363.1~5798.6℃。这样的温热条件对一年两熟制是比较富余的。由于哀牢山及横断山的天然屏障,冬季不受冷空气的南侵,年较差小,作物四季常青,土壤生物风化强烈,加速了生物的小循环过程,土壤较为肥沃。年较差小反映在农业上,水稻生育期长,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三)降 雨
保山市年降水变化较大,6~9月降水集中,且多大雨和暴雨,冬春降水极少,干湿明显,年内旱涝悬殊。年平均降雨量746.6~2095.2mm,年平均降雨日139~148天。据水资源17个降雨区推算,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536mm,地区差异约2500mm。
由于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山体阻滞西南暖湿气流,形成了迎风坡的龙陵县、腾冲市的多雨区,年降水1400~3500mm;翻山后的暖湿气流则由于水气减少和下沉增温等原因,使高黎贡山以东的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的降水远少于西坡的龙陵县、腾冲市,年降水1000~1400mm。
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0月,以6~9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3.8%~73%,冬春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有利增温御寒,不利抗旱保墒;夏季湿润,雨热同季,能满足农作物对水热的要求,有利生长发育。但河流年产水总量1035.4亿m3,多集中在雨季,不易抗涝排洪。而山区水土流失量与降水量、降水强度成正相关,多雨区土壤侵蚀更为严重。
(四)蒸 发
蒸发是水量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水资源的角度看,蒸发就是水量的损失,蒸发过程中要消耗热量,对热量的收入起着一定的再分配作用,对调节气候、地理环境、植被、土壤类型均有深刻的影响。
1.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量的大小,一年之中的变化,服从于各月气温、风速和湿度的变化。保山市最大蒸发量一般出现在4~5月;最小蒸发量一般发生在12月至次年1月。
水面蒸发,在同一地带河谷蒸发大,山区蒸发小。怒江河谷区年水面蒸发量在1200mm以上,而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蒸发量在900mm以下。坝区的蒸发与年降雨量的多少也有直接的关系,即雨量多蒸发小,雨量少温度高蒸发大。保山市水面蒸发量在600~1200mm。
2.陆面蒸发
陆面蒸发系指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被蒸发的总和。保山市陆面蒸发变幅在650~800mm。其值大小与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有关。一般河谷区、高山区陆面蒸发量在650~700mm,坝区700~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