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级地
(一)面积、地类、分布区域
1.面积与地类
七级耕地面积有31.88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8%。由灌溉水田(1.7235万亩,占本级地的5.40%)和旱地(30.1654万亩,占本级地的94.60%)组成。
表5-63 七级地耕地类型统计表
2.分布区域
七级耕地隆阳区面积最大,有10.3327万亩,占本区的7.74%;占本级地的32.40%。
表5-64 七级地县(市、区)统计表
(二)主要属性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以起伏河流高阶地、河流低阶地和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为主,面积有26.1787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2.09%。
表5-65 七级地地貌类型统计表
2.坡 度
坡度范围为0°~48°,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5°以上,面积有25.8487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1.06%。
表5-66 七级地坡度分级统计表
续表5-66
3. 海 拔
海拔范围为600~2700m,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000~1500m,面积有16.8545万亩,占本级耕地的52.85%。
表5-67 七级地海拔分级统计表
4.灌溉保证率与排涝能力
灌溉保证率为40%~60%的分布面积较广,面积有19.1325万亩,占本级耕地的60.00%。
表5-68 七级地灌溉保证率统计表
排涝能力以“较强”为主,面积有21.1813万亩,占本级耕地的66.42%。
表5-69 七级地排涝能力统计表
5.耕作土种
耕作土种有暗红胶泥田、赤黄泥(土)、砂褐红土、砂黄土、砂灰泡土、砂泥田、砂田、砂燥红土、砂质棕红土、山红泥土、山砂红土、山棕红砂土、山棕红土、山棕瘦红土、山棕油红土、窑泥土、砖暗红土、砖红土、紫胶泥田、棕褐红土、棕红砂土、棕红土、棕黄红泥土、棕黄红土、棕油红土等74个土种。其中山棕红土最多,面积有3.1056万亩,占本级耕地的9.74%。
表5-70 七级地土种统计表
续表5-70
续表5-70
续表5-70
6.土壤主要属性
土壤属性情况:有机质平均值为30.31g/kg;全氮平均值为1.69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67.00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27.33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195.78mg/kg;有效锌平均值为1.74mg/kg;水溶态硼平均值为0.35mg/kg;交换性镁平均值为194.22mg/kg;有效钼平均值为0.17mg/kg;耕层厚度平均值为18.49cm。
表5-71 七级地土壤属性统计表
表5-72 七级地养分分级统计表
续表5-72
续表5-72
(三)特征、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
本级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m的起伏河流高阶地、河流低阶地和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上。属保山市低肥力农田,亩产量在300~400kg,主要耕地类型以旱地(占本级地的94.60%)为主。坡度也较大,坡度>15°的耕地面积有25.8486万亩,占本级地的81.06%。土壤养分含量充足,但灌溉保证率、排灌能力不高。
存在问题:一是障碍因素较为明显,坡度大、基础设施条件差等因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较低,有侵蚀现象;二是土地利用受到较大限制,耕作管理不够精细。
改良利用:逐步改善水利条件,扩大灌溉面积,并有计划发展烟、油、桑、茶、果蔬等经济作物;以改土培肥为中心,增施有机肥,种地养地相结合,主攻中低产及缺素土壤,大力发展绿肥;在土层较薄地段种植极易成活的作物,增大地面覆盖率;选用抗旱、抗寒、早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