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级地
(一)面积、地类、分布区域
1.面积与地类
六级耕地面积有43.32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1%。由灌溉水田(2.1597万亩,占本级地的4.99%)、旱地(面积有41.0999万亩,占本级地的94.86%)及少量水浇地(0.0659万亩,占本级地的0.15%)组成。
表5-53 六级地耕地评价单元数及用地类型表
2.分布区域
六级耕地:昌宁县有13.1412万亩,占本级地的30.33%,占本县的11.88%;隆阳区有10.8625万亩,占本级地的25.07%,占本区的8.13%。
表5-54 六级地县(市、区)统计表
(二)主要属性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以河流低阶地、起伏河流高阶地和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为主,面积有36.2841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3.75%。
表5-55 六级地地貌类型统计表
续表5-55
2.坡 度
坡度范围为0°~51°,本级地在19°~21°的面积有9.6704万亩,占本级耕地的22.32%。
表5-56 六级地坡度分级统计表
3.海 拔
海拔范围为600~2500m,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800~2100m,面积有18.8487万亩,占本级耕地的 43.50%。
表5-57 六级地海拔分级统计表
4.灌溉保证率与排涝能力
灌溉保证率40%~90%的分布面积较广,面积有40.4519万亩,占本级耕地的93.37%。
表5-58 六级地灌溉保证率统计表
排涝能力以“较强”为主,面积有29.3826万亩,占本级耕地的67.82%。
表5-59 六级地排涝能力统计表
5.耕作土种
耕作土种有暗黄瘦红土、白泥土、赤红泥、赤黄泥(土)、赤紫红土、粗红土、大燥红土、发红田、钙质燥红土、黄浮泥田、灰泡泥、砾质黄土、砾质棕黄泥、山红泥土、山砂红土、山棕红砂土、山棕红土、山棕油红土、瘦红泥土、小黄红土、棕红砂土、棕红土、棕黄红泥土、棕黄红土、棕黄泥土、棕黄油红土、棕油红土等83个土种。其中棕黄油红土最多,面积有2.5254万亩,占本级耕地的5.83%。
表5-60 六级地土种统计表
续表5-60
续表5-60
续表5-60
6.土壤主要属性
耕地土壤属性情况:有机质平均值33.16g/kg;全氮平均值为1.89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79.46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28.86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07.02mg/kg;有效锌平均值为1.83mg/kg;水溶态硼平均值为0.36mg/kg;交换性镁平均值为189.71mg/kg;有效钼平均值为0.19mg/kg;耕层厚度平均值为18.22cm。
表5-61 六级地土壤属性统计表
表5-62 六级地养分分级统计表
续表5-62
续表5-62
(三)特征、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
本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100m的起伏河流高阶地和河流低阶地和起伏侵蚀剥蚀低台地上。属保山市中等耕地,肥力中等,耕地类型主要以旱地(占本级地的94.86%)为主。本级地土层较薄,分布海拔跨度较大,坡度也较大,坡度>15°的耕地面积有31.3828万亩,占本级地的72.43%。土壤养分含量丰富,灌溉条件较好,排涝能力较强。
存在问题:一是本级地分布较为零散,对农业生产有较大限制,宜种性、可耕性较差;二是坡度较陡,有中度侵蚀;三是离村远,施肥管理差;四是气温土温水温低。
改良利用:加强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有计划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地膜覆盖、免耕技术和种植多年生作物等措施,改善耕地水土流失现象;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