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文条件
保山市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丽江两大水系干流发源于保山市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为过境河流。保山市境内集水面积1000km2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km2的河流43条,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属澜沧江流域,勐波罗河和大勐统河属怒江流域,槟榔江为大盈江上游,龙江(龙川江)为瑞丽江上游,叠水河为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一)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北部,经西藏入云南迪庆州,流经省内17个县(市、区),于勐腊出境。由保山市的瓦窑入境,经水寨、昌宁县的漭水等地流入凤庆。市内全长116.5km,集水面积2210km2,产水11.49亿m3。境内河段中山峡谷,水流湍急,人烟稀少,没有连片集中的农耕地,资源尚未很好开发利用。
入境处断面控制径流面积87336km2,多年平均流量307.25亿m3。澜沧江在境内的较大支流,主要有黑惠江、瓦窑河、右甸河。
黑惠江:发源于丽江市罗凤山,全长349km,由巍山县流入昌宁县珠街乡边缘。境内全长20.5km,集水面积294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13亿m3。河流切割深,流经地段农田不多,开发利用少。
瓦窑河:发源于大理州云龙县,经漕涧于保山市瓦窑镇汇入澜沧江。境内全长21km,集水面积239.4km2,产水量1.56亿m3,是瓦窑镇农田用水的主要来源。河流坡陡水急,水资源丰富,现已开发建成4800kW的水电站一座。
右甸河:发源于保山市昌宁县北部新城,南穿右甸后于鹿塘附近流入凤庆,下游称罗闸河。境内全长60km,集水面积522.6km2,产水量3.68亿m3,是右甸、温泉等公社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
(二)怒江水系
怒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于贡山入云南。由保山市芒宽入境,经施甸、龙陵到芒市后入缅甸。市内流程252km,流域面积10511km2,产水58.04亿m3。据道街坎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1600m3/s。境内河段形成较大的冲积坝子两个——潞江坝和勐兴坝。共有耕地23万亩左右,是保山市亚热带经济作物区。
怒江支流一般较短小,呈羽状排列,多为悬沟飞瀑。到施甸境内才有较大支流汇入,左岸有勐波罗河、施甸河,右岸有苏帕河。
勐波罗河:上游分两支,右支发源于保山市一碗水梁子,穿保山坝入柯街称枯柯河;左支发源于昌宁县翁堵镇,经勐统坝与永康河交汇。两支在下湾甸链子桥汇合称勐波罗河,于施甸、永德边界汇入怒江。主河流长约208km,境内集水面积6642.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6.53亿m3。沿河形成较大的串珠式坝子——保山坝、柯街坝、湾甸坝、旧城坝、勐统坝,耕地集中,具有重要的灌溉作用;水源也较丰富,河段上多处已开发,建中小水电站数座。
施甸河:发源于施甸县南山鸡茨凹,自南向北穿越施甸坝流到由旺镇后急转西南注入怒江。全长76km,集水面积660km2,径流量2.53亿m3。该河上游担负施甸县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及雨季排洪;下游进入中山峡谷河流比降大,水能丰富,已建电站3座,装机6台,容量1402kW。
(三)伊洛瓦底江水系
保山市境内上游分为两支,左支为龙江,右支为大盈江。
龙江:上游分三条岔河,即瑞滇河、明光河、龙川河。瑞滇河和明光河于固东镇汇合后称为固东河。固东河与龙川河于曲石镇汇合后称为龙江。该江在保山市境内全长216km,集水面积4215.2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48m3/s,平均径流量为52.02亿m3。沿江两岸形成带状的冲积坝子八个,即界头坝、曲石坝、明光坝、瑞滇坝、固东坝、上云坝、芒棒坝、五合坝,约有耕地49.6万亩。水力资源丰富,多处已开发建有水电站。
大盈江:腾冲市境内,包括两条水系,即叠水河、槟榔江。叠水河境内全长42km,集水面积1034.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0.88亿m3。槟榔江,境内全长59km,集水面积107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9.00亿m3。主要担负着腾冲市中南部和西北部20.4万亩农田地的灌溉用水。
湖泊:保山市天然湖泊极少,仅腾冲市境内有两个小湖,即青海和北海。
青海:位于腾冲市城东北18km,海拔1950m,在四面环山的低地上。1958年以前湖水较深,容量较大,后因农田灌溉需要,开沟引水,水位下降8m。湖周围已垦为农田。现干季湖水面积约0.25km2,可蓄水40万m3。
北海:位于腾冲市东北15km,与青海只有3000m之隔,海拔1730m。数十年前北海水面积宽阔,后来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湖面逐渐缩小,四周形成沼泽地。现湖水面积约为0.38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