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级地

三、三级地

(一)面积、地类、分布区域

1.面积与地类

三级耕地面积有100.7574万亩,占总耕地的20.48%。由灌溉水田(70.6743万亩,占本级地的70.14%)、旱地(29.9557万亩,占本级地的29.73%)及少量水浇地(0.1274万亩,占本级地的0.13%)组成。

表5-23 三级地耕地评价单元数及用地类型表

2.分布区域

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腾冲市和隆阳区。其中腾冲市面积有44.0696万亩,占本级地的43.74%,占保山市面积的37.63%;隆阳区面积有20.1870万亩,占本级地的20.04%,占本区面积的15.12%。

表5-24 三级地县(市、区)分布表

(二)主要属性

1.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以河流低阶地为主,面积有83.9587万亩,占本级耕地的83.33%。

表5-25 三级地地貌类型统计表

2.坡 度

坡度范围为0°~41°,本级地主要分布在0°~19°,面积有90.9564万亩,占本级耕地的90.27%。

表5-26 三级地坡度分级统计表

续表5-26

3. 海 拔

海拔范围为535~2100m,本级地主要分布在1500~1800m,面积有50.0421万亩,占本级耕地的49.67%。

表5-27 三级地海拔分级统计表

4. 灌溉保证率与排涝能力

灌溉保证率80%~90%的分布面积较广,面积有74.0583万亩,占本级耕地的73.50%。

表5-28 三级地灌溉保证率统计表

排涝能力以“中”为主,面积有65.0050万亩,占本级耕地的64.52%。

表5-29 三级地排涝能力统计表

5.耕作土种

耕地土种有暗红胶泥田、暗紫胶泥田、白泥土、赤红泥、赤厚红土、钙质燥红土、河砂土、褐红土、黑泡土、红泡土、黄泡土、黄砂田、黄酸白泥田、灰红胶泥田、胶泥田、冷浸田、泥炭土田、泥田、泥质棕红土、山棕红砂土、山棕红土、山棕瘦红土、羊肝土、砖红土、紫胶泥田、紫泥田、紫砂田、棕褐红土、棕红砂土、棕红土、棕黄油红土、棕油红土等88个土种。其中砂泥田最多,面积有19.8622万亩,占本级耕地的19.71%。

表5-30 三级地土种统计表

续表5-30

续表5-30

续表5-30

6.土壤主要属性

土壤属性情况:有机质平均值为35.88g/kg;全氮平均值为1.99g/kg;碱解氮平均值为193.63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35.08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02.05mg/kg;有效锌平均值为1.93mg/kg;水溶态硼平均值为0.32mg/kg;交换性镁平均值为180.83mg/kg;有效钼平均值为0.29mg/kg;耕层厚度平均值为19.53cm。

表5-31 三级地土壤属性统计表

表5-32 三级地养分分级统计表

续表5-32

续表5-32

(三)特征、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

本级耕地在各级耕地中,面积居第一位,有100.757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48%。本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1800m,坡度0°~19°的河流阶地上。属保山市高稳产耕地,肥力高,主要耕地类型为灌溉水田和旱地。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丰富,灌溉条件较好,能排能灌,生产潜力较大。

存在问题:一是土壤易受雨水淋洗、冲刷,保水保肥能力稍差;二是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但不同土种和区域间差异较大,变异性明显,土壤养分含量不协调;三是存在一些程度较轻的障碍因素,如过胶过黏、砂砾含量偏多等;光热条件差。

改良措施:一是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方法,因土施肥,合理培肥地力;二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治水改土,加强田间管理;三是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

利用方向:充分发挥稻、麦、烟高产优势,并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发展蔬菜、茶等产业。积极推广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供大量商品粮,促进生产基地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