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随着高投入、高效益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剧增,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全市耕地总面积491.8966万亩。其中,灌溉水田171.36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84%;旱地319.77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01%;水浇地0.76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15%。优质耕地资源不足,陡坡耕地和劣质耕地比重较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农业发展的资源制约愈发突出。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难度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难度大。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产业发展难以向最佳适宜区集中,优势难以发挥。
(三)物质装备制约依然明显
保山市整体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70%以上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雨养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保山市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依然较低。水库、塘坝等蓄水设施和机井、渠道等灌排设施配套不完善,全市呈现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局面,山区缺水问题尤其严重。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不高,广大山区和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养殖场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配套的防疫设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自动喂料、舍内环境控制、机械清粪等自动化设备普及率低。基础设施的不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抵御旱灾能力严重不足。
(四)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经营呈现老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农业生产主体对科技成果接受能力不足。种苗产业发展滞后,优质种苗、畜禽良种供应能力不足。水果、蔬菜、核桃、中药材等种植过程较粗放,重栽轻管现象突出,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产品优质率不高。
(五)农业经营小而分散
受山区地形限制,小农户分散经营,地块小且分散,土地流转缓慢,限制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合作社数量多但实力有限,社员及其带动的农民数量低。
(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201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虽然达到88家,但龙头企业整合程度低,带动力弱,普遍存在管理粗放、成本高、质量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深度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品牌弱、小、散、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市场营销落后,缺少有较强辐射影响力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产品缺乏区域公用品牌。
(七)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
国家虽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但从实际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仍然感觉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