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基础上发育的一种区域性土壤。昌宁县珠街、耈街分布比较集中,保山市、施甸县和龙陵县也有分布。植被与红壤土类的植被类似。耕地面积有15.871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3%。有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两个亚类。
表2-83 紫色土亚类分类系统表 单位:万亩
(一)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300m的泜暖湿润地带,酸性紫色土是紫色页岩风化而成的,植被较差,开垦后,可以种植玉米、豆类,但冲刷严重,土层很浅,土壤中的粗砂较多,土壤肥力较低,目前一部分为一年一熟的旱地,还有一部分为轮歇地。耕地面积为8.366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0%。有红紫泥和黄紫泥两个土属。
1.红紫泥
红紫泥耕地面积有8.16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6%。有红羊肝土和红紫砂土两个耕作土种。
红羊肝土:耕地面积有1.16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24%。分布于隆阳区和施甸县海拔1800~2300m的紫色页岩山区缓坡地带。耕作熟化程度差,耕层中夹有半风化的母岩,耐肥抗旱能力差,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低,施肥水平较低,作物产量也不高。宜多施农家肥,腐肥、磷肥以种植绿肥,加速土壤的熟化培肥过程,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羊肝土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中,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84 红羊肝土理化性状表
红紫砂土:耕地面积有7.002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2%。分布在昌宁县和隆阳区的坝区边缘,其特点是土层浅砂粒含量高,肥水渗漏严重,在较好的耕作水平下,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改为水稻田,产量比旱地高一些。其理化性状如下:
红紫砂土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中,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85 红紫砂土理化性状表
续表2-85
2.黄紫泥
黄紫泥耕地面积有0.196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04%。有黄羊肝土一个耕作土种。
黄羊肝土:分布在隆阳区的山区,坡度大,由于岩性松脆,抗蚀力弱,冲刷厉害,土层很浅,属于幼年发育阶段,表土层有石骨子,由于耕层太浅,产量不高,一部分缓坡和洼地,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其理化性状如下:
黄羊肝土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低,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86 黄羊肝土理化性状表
(二)中性紫色土
中性紫色土发育于紫色页岩,土层较浅,植被多为针叶林及部分稀疏灌木。土层浅薄,有大量紫砂石,土壤胶体少,土粒分散,质地粗,抗侵蚀能力弱,保水保肥性差,有效养分少。目前,多为一年一熟的旱作地和轮歇地,少数是林地及荒山稀草地。由于所处坡度大,雨量少,旱情较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然而,这种土壤通过坡改梯,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化肥,种植豆科作物等措施,加速土壤熟化,增加土壤养分,对提高作物产量将会有明显的效果。耕地面积为7.50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3%。有浅紫泥和紫泥两个土属。
1.浅紫泥
浅紫泥耕地面积有5.46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1%。有浅紫泥土一个耕作土种。
浅紫泥土:分布于昌宁县、隆阳区和施甸县海拔1400~2300m的紫色页岩地区。浅紫泥土地处坡地,水土流失较为突出,是群众称的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地”含量较低,特别是缺速效氮,水源条件差,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低,多数年一熟的旱地,这种土壤通过坡改梯,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增施农家腐肥,配合施用氮素化肥后,种植绿肥和豆科作物,加速土壤的熟化程度。其理化性状如下:
浅紫泥土养分情况:呈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中,有效磷含量丰富,缓效钾含量中,速效钾含量较高。
表2-87 浅紫泥土理化性状表
2.紫 泥
紫泥耕地面积有2.04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42%。有羊肝土一个耕作土种。
羊肝土:主要分布于龙陵县怒江沿岸,肥力中等。耕地主要种植玉米、豆类、小麦、甘蔗等。其理化性状如下:
羊肝土养分情况: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中,全氮含量低,有效磷含量中,缓效钾含量较缺,速效钾含量丰富。
表2-88 羊肝土理化性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