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贫血(用于恶性贫血,头昏、目眩、心悸、疲倦、脉细等) 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等各适量配伍,如四物汤。血虚气弱,则常与党参、黄芪各适量配伍。

2.白细胞减少症 可服本品煎剂。也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3.妇科疾病(用于月经量少,经期延后,闭经、痛经等) 常以本品配伍熟地黄、赤芍、川芎各适量,作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基础方,如四物汤。本品可用于子宫发育不良,功能性子宫出血、胎动不安。治疗胎位异常,可用当归6 g,白芍、茯苓、泽泻、白术各9 g,川芎15 g。水煎服,每日1剂,有显著的纠正胎位之作用。治疗子宫脱垂,可用当归注射液于局部敏感点注射(第四骶椎外缘,两臀大肌起始点,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缘、耻骨结节、交感神经节、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本品还可用于慢性盆腔炎,产后瘀滞腹痛,崩漏。治疗不孕症、闭经,可与有关药物配伍,如当归四逆汤。

4.缺血性脑、心血管疾病(治疗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急性闭塞性脑脉管炎) 用25%当归注射液静滴,每日80~160 mL,10~30日为1个疗程,控制血压,改善头痛、眩晕、偏瘫、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浅部血栓性静脉炎、缩窄性大动脉炎,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川芎、红花)均有良效。与川芎、红花各适量配伍,水煎服,亦有活血化瘀、止痛之良效。

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以5%当归液5~20 mL,于敏感点或神经节(干)注入;或10%当归液80~150 mL,或25%当归液80~100 mL,重症者加大剂量,静滴或静滴;或以10%当归液10~20 mL,或25%当归液5~10 mL,动脉推注。均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患者52例,总有效率88.5%。对患肢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阻止坏死发生、发展,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6.脑动脉硬化 复方当归注射液40 mL(每100 mL含当归、川芎各10 g,红花8 g)加入6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分钟40~60滴,每日1次;或肌注4 mL(每10 mL含当归、川芎各2.5 g,红花5 g)每日1次,均25次为1个疗程。

当归身饮片

7.高血压 30%复方当归(当归、红花、川芎等量)注射液2 mL,加入10%葡萄糖液2 mL,或75%复方当归注射液1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3 mL,于两侧曲池及足三里穴交替注射,每穴2 mL,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4个疗程。用药后可使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收缩压可下降16~56 mmHg,舒张压可下降2~30 mmHg,并能改善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症状。

8.浅表静脉炎 用3%碘酊、75%乙醇常规消毒皮肤,抽取当归注射液做静脉穿刺注射,注射范围越过病变血管2.0 cm,每周注射长度1.5~2.0 cm。每次最大用量为20 mL,每周注射2次即可。直至病变血管变软,索状感消失。

9.心律失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律失常) 以25%~50%当归糖浆20 mL。口服,每日3次。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可与党参、茯苓、黄芪、龙眼、远志、酸枣仁等各适量配伍,如归脾汤(丸)。

10.头痛(用于血管性头痛及神经性头痛) 以20%当归注射液,注射于背部俞穴,有一定疗效。另取20%当归液4 mL,用长5号针头注射双侧风池穴,每穴注射2 mL,进针深度为1寸,针感向头顶部放射,呈酸痛感或胀痛感,针感可持续2小时,隔日注射1次,注射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11.腰腿痛 用当归治疗腰腿痛患者180例,其中退行性变61例,慢性损伤52例,急性损伤48例,劳累12例,其他7例。治法:用5号细卡针在压痛点最明显处进针,每点注射10%当归注射液5~10 mL,每次2~6点,6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治愈率为70%,显效率17.8%,好转率10%,无效率2.2%。

12.坐骨神经痛 以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为主穴,配以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少阳胆经穴为辅,每次注入当归注射液4 mL,10次为1个疗程。

13.失眠症 用当归注射液在“安眠”穴注射,左右各2 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有安眠、镇静作用。

14.上消化道出血(除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当归适量。烘干研粉,口服,每日3次,每次4.5 g。